田嗲住新家
10月11日,鼎城区石板滩镇兴隆桥村76岁的老人田国珍起了个大早,在日历上找到当天的日期,在数字“11””上圈出了很大一个圈。
这个数字特别在哪?原来这天田国珍搬进新家刚好一个月。
这个新家特别在哪?普普通通的一层小平房,在农村房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如今,并不算起眼。但对田国珍来说,这是他76年来住过的最好的房子。
田国珍是聋哑残疾人,多年来都是独身,村里人总是称呼他为“田嗲”。没有经济收入,没有家人陪伴,没有儿女赡养,他一个人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土砖木结构瓦面老房子里,在破旧不堪的危房里凑合着过日子。
2016年,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启动“ 残疾人温暖安居工程”公益项目,今年5月通过摸底找到了田国珍,几次入户调查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为他修建新家了。9月11日, 新房完工,田嗲住进了新家,还主动在家门口挂上了“残疾人温暖安居工程”的牌子。
“修房子的那段日子,他基本上每天都要来转转,用手势告诉我们他对房子的需求。我们说的话他也听不懂,但是他满意了就会笑,不满意就会打手势,还是能作基本的沟通。” 兴隆桥村党委书记曾永回忆,田嗲对这个新家特别挂心,全程参与这座房屋的建设,有时还自己主动挑土帮忙。现在,这个新家屋外贴上了白色瓷砖;房间里除了从老房子里搬来的旧家具没有多余的装饰,70平方 米的空间显得宽敞又明亮。
据了解,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疾人温暖安居工程”项目通过各级残联组织摸底筛查、残疾人申报、入户核查等程序,由基金会资助建设,同时争取整合了残联系统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以“ 慈善资助+政策帮扶”的模式,3年来累计为困难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爱心屋”60座。
现在,田嗲总是喜欢站在院子里,指指新房子,再竖起大拇指,招呼村里人来他家里看看。要是有人来家里吃饭,他一定会摆上去年冬天自己烘制的腊肉腊鱼,露出八颗牙齿对客人笑着点头。
(记者:丁时慧 通讯员:蒋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