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建议提案>详细内容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07号提案的会办函

发布时间:2016-05-27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住建局:

王炯阳委员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贯彻国务院会议精神,加大公共资源向残疾人群体倾斜力度的提案》已收悉,经我会认真调查研究,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贵单位参考:

一、公共资源向残疾人群体倾斜的现状

1、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平台不断夯实。全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普遍向残疾人免费开放,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室)设立了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为基层社区开辟了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配置了适宜的康复健身器材。

2、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仅市本级就投入体育经费300余万元,确保了残疾人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各类比赛正常开展。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26名运动员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47枚、银牌25枚、铜牌14枚,有60余名特殊艺术人才在全国、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金奖7个、银奖12个、铜奖9个。

3、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日益优化。2010年以来,我市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常德市无障碍管理办法》,重点对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目前,市城区主要道路交叉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入口及人行横道等位置的缘石坡道设置率达100%,安全岛的轮椅通行率达100%;41条主次干道盲道覆盖率达100%,102个重点交通路况设置了语音过街信号提示装置,道路无障碍网络已基本成形。去年,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无障碍城市领导小组的验收,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示范市。另外,我市于2010年首先在全省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目前全市共投入566万元,先后为906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我市城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硬件标准基本达标,但是软件标准却不尽人意,存在着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不配套的问题。一些地方无障碍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残疾人走出家门的难度依然存在。

2、残疾人就业有关法律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残疾人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就业不稳定。在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虚假就业、同工不同酬、强迫劳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单位本来有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却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中接收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不到8%。 近年来,受市场竞争和有关政策调整的影响,福利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呈不断减少趋势。法律关于残疾人福利性单位专产专营的规定很难落实。 比如,我们市里的福利企业——国美印务有限公司在与其他省属国企竞争时,就屡屡受到歧视或排挤,没有充分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使用方面,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既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也不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个别企业甚至为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残疾人作为临时安排,年审后便予以辞退,侵害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一些行业,如建筑安装行业,缴纳残保金还没有成为常态。一些地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已成为残疾人事业经费的主要来源。

3、残疾人医疗康复覆盖面较低。受康复机构少、资源不足,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条件的限制,仍有很多残疾人无法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康复服务。比如,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就因资金的投入不足,无法覆盖到所有有需求的残疾儿童,以至这些残疾儿童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再者,因康复周期长等原因,残疾儿童得到的治疗往往缺乏连续性,短短的几个月的治疗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议

1、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建议国家加大对残疾人民生项目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比如,提高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标准,建议每户补偿3万元;扩大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提高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加大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补助力度;加大对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的经费投入力度,在救助指标和救助标准上给予倾斜,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延长残疾儿童康复周期。建议在中国体育彩票基金本级留存部分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残疾人体育训练、设施购置、训练补贴等。

2、切实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主动性、持续性,让更多的残疾人与正常人一道,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中的比例,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党代表,让其参与社会管理,提高残疾人的政治参与度。

3、稳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一要加强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让所有残疾人都要享受到城乡居民医疗、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救助等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残疾人“因病致残”、“因残致贫”等问题。二要优先将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三要把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纳入规划,加强管理,对占用、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和处理,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安全实效。同时,加大信息交流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在公共停车场按照规定在方便位置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供残疾人免费停放车辆,其数量不小于总泊位的2%;严格按照城市无障碍的设计标准设计残疾人专用泊车位。 四是认真制定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辅助器具配发的政策,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为社会做贡献。

 

常德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5月2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