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自强助残>详细内容

阳光总在风雨后记阳光致富示范户---闫桂平

发布时间:2018-05-04 信息来源:石门县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五雷仙山脚下,在蒙泉湖的旁边,有一位小腿安装木肢的残疾人,经常步履蹒跚的行走在自己承包的田垄上,亲手开垦的橘园里,守候着自己的幸福和希望。他就是石门县蒙泉镇将军山村六组(鸣凤片)居民,2017年石门县残疾人阳光致富示范户荣誉称号获得者---闫桂平。

苦难,变得坚强

走近闫桂平,才知道他苦难的身世。满头灰白的头发,是他生活沧桑的印记,刀刻一样皱纹诉说着他家庭的不幸。闫桂平的家里共有五口人,其中父亲和他是残疾,妻子也因甲状腺肿瘤和锁骨骨折分别于2008和2012年在湘雅医院和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是伟大而慈爱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慈祥而被深爱的父亲,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精神失常轰然倒塌了。那一年,他才15岁,还是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然而,生活却无情的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一夜,他望着没有星星的夜晚,一宿未睡。感叹命运不济,悲叹世态炎凉,看到家徒四壁,想到债台高筑,泪水止不住哗哗的流。看到体弱多病的父亲,看到尚未成年的两个弟弟,闫桂平的心里犹如针扎一样痛。在哪个吃大锅饭的年代,他没有别的选择,成绩优秀的他,初一就辍学回家了,挑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以后的日子,闫桂平下过煤井,干过小贩,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闫桂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厄运再一次向他袭来, 2000年,因自己房屋倒塌,导致左小腿离断截肢,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让他这个历经磨难的钢铁硬汉,猝不及防。躺在医院的床上,他心如死灰。残酷的现实,让他精神几乎崩溃,好在亲人的关心让他倍感温暖,妻子的不离不弃传递着力量。他没有因此而倒下,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扶持下,他用自己的残躯开荒种地,发展产业,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奏响了一曲脱贫致富的自强之歌。

自强,收获希望

闫桂平居住的蒙泉镇将军峪村,是个有着三分水田七分地的地方。80年代包产到户的时候,他家分得水田1.4亩,山地也不是很多。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南下打工潮的出现,村里也有许多的年轻人不愿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陆续相邀结伴离开了故土,汇入了打工的浪潮。看到儿时的伙伴都去了南方打工淘金,闫桂平内心泛起了阵阵波澜,要不是残疾,也许自己和他们一样去了南方。不过,闫桂平不是一个自甘平庸的人,拿他的话说:“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是,心还在跳动,只要不好吃懒做,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好起来”。他用信心去丈量自己美好的生活。希望就是动力,他盘算着未来的生活。他晓得农村土地是谋生的基本生活资料,而发展产业才是致富的根本,只是几亩薄田,让他感觉到有点儿迈不开步子,要是多一点田地该有多好啊!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不过,田地都承包到户了,要是再从别人那里承包过来,成本费用过高,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于是,他便打起屋后一块荒山的主意,他要像愚公移山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来,栽上满山的橘子树和柚子树,等它们长大了,黄橙橙的果子,一定是金山银山,每当,想起这幅蓝图,他的嘴角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不过,他的想法,连周边的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四亩山地呀,土质非常坚硬,以他一个残疾人想要用锄头开垦出来,那简直是痴人说梦。铁了心的闫桂平对村民的质疑只是笑笑,他相信,只要下功夫,铁棒磨成针。每天天不亮,他就和妻子来到后山,开荒垦地,手上的血泡起了再破,破了再起,鲜血把锄头的手柄染红,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腿上的硅胶假肢也因受力过大,出现了破损,截肢的小腿破皮以后,钻心的疼。后来,聪明的闫桂平干脆用一节木头,自己做了一个假肢,用厚厚的布缠在腿上,他说这样干活还方便些,只是稍微重了一点。不过,山上的杂草和荆棘还是没有让他少吃苦头。有一次,夜幕降临,她和妻子收工回家,因为天色较晚,加上坡陡路滑,一不留神,被一根荆条绊倒在山坡上,人,不由自主的向前扑倒,滚下了山坡,当妻子哭喊着找到他时,满脸是血的闫桂平却好像没事一样,正“嘿嘿”傻笑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四亩多地的荒山,夫妻两人硬是在半年内将它开垦出来,栽上了300多株橘子树。说起闫桂平,当地的老百姓全都伸出大拇指,说他就是当年的“傻”愚公。据周边村民说,闫桂平的水田全是自己耕种,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忙,在田里劳作的时候,为了便于做事,从来不穿硅胶假肢,而是穿着自己做的木假肢,据他自己说,犁田的时候自己做的木假肢没有脚板,在泥巴田里抽出来的时候,吸力较小,比较省力。现在的闫桂平将自家的500多兜橘子树,2亩多的水田打理得非常好,每年,农作物为他带来的收人都有提高,仅2017年柑橘纯收人就有3万元以上。如今,闫桂平每天都会在自己开垦的桔园里转悠,看到橘树一天天的见长,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致富,不忘党恩

“如果说这辈子我最要感谢的,那就是党和政府,是它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度过了难关”。闫桂平感慨的说道。

自从闫桂平家里突遭变故以后,镇党委、镇政府以及县残联都没有忘记他,并给予了格外关怀。2017年6月以前,闫桂平一直享受低保。传统节日,乡镇领导携带物资,亲自登门,为他送上节日的祝福。发展生产,镇农科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义务给予指导。特别是2017年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落户蒙泉镇以后,乡镇残联首批将他纳入了项目扶持对象,免费为他进行了4次集中培训,让他熟练掌握了柑橘嫁接、栽植、培管、储存和销售等业务技术;根据柑橘特性,按时分批免费将1200元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送到了闫桂平家门口;安排专人上门为他进行技术指导,及时为他提供柑橘产业信息,确保当年柑橘增收达到了1.2万元左右。阳光增收项目实施以前,由于很少参加柑橘技术培训,每年橘子因为沙皮病,卖相不是很好,价格上不去,收入甚微。去年,参加培训以后,在农科站工作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满园的橘子不仅卖相好,而且味道甜,各地来采购的老板竞相出价,每斤橘子最高卖到了1.8元,让他美美的火了一把。闫桂平的家庭也因为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步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顺利退出了扶贫建档序列。2017年,石门县民政局社会救助“阳光行动”正式启动。闫桂平主动放弃了申请资格,获得了村支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的高度评价,成了当地的小名人。

历尽坎坷写春秋,苦尽甘来是翘楚。闫桂平用自己残疾之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产业,创业脱贫,为残疾人阳光致富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是残疾人中自强自立的典范。他坚信,生活再难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巷子再深也挡不住艳阳天,只要去努力,阳光一定很灿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