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4-12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mdash;mdash;在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五次会议暨

2011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

市残联理事长涂传勇

2011年323日)

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省残联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21日,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第四次会议暨2011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徐明华、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副主席陈吉芳和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肖红林,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全体委员,省残联理事会成员、机关各部室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市州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以及有关县市区残联理事长,省残联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分别参加和列席会议。

  会上,省残联理事长肖红林代表执行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副理事长刘平秀对实施“0mdash;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进行了总结,副理事长谭奇元报告了专门协会工作情况。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副省长徐明华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全面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认真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同时,会议还回顾了“十一五”工作,提出了“十二五”工作的发展思路。会议认为, 2010年以来,全省残疾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塑造特点、攻克难点”的思路,实施项目带动,强化目标管理,“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重点项目得到精心实施,组织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对于2011年的工作,会议强调,一是认真制定“十二五”纲要,科学谋划发展思路。要继续争取将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残疾人工作重点项目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范围。二是着力夯实工作基础,持续改善发展条件。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广泛筹集发展资金。三是坚持打造工作亮点,大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稳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精心实施“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启智育人”、“阳光安居”和“先锋示范”等五大工程;认真抓好五件大事,即召开第四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实施20周年活动、组织开展首届全省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活动、组团参加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组织开展2011年度监测样本筛查和2011年度全省残疾人状况监测。四是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不断丰富发展成果。残疾人康复方面,全面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部署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验收工作,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网络;教育就业扶贫方面,提升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规范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康复扶贫贷款、财政扶贫项目;文化教育方面,做好全省文化进社区试点工作,举行第六届全省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组织运动员参加2011年国际国内残疾人锦标赛;维权信访方面,要制定实施全省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市、县残联维权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五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发展效能。要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激励机制。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8]7号文件、省政府[2009]233号令及湘发[2009]20号文件精神,紧扣“两个体系”建设,按照“把握重点、突出亮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体等方面,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去年,在全省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市残疾人工作2009年后再次荣膺一等奖,为民办实事mdash;mdash;“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获得全省二等奖。此外,我会机关还喜获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和“全市维稳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去年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了2010年残疾人工作任务

  康复任务超额完成。2010年,我市共投入康复工作经费8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省残联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其中,完成辅助器具供应10378例,占省下达任务的235%;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000例,占省下达任务的147%;完成聋儿康复训练135例,占省下达任务的107%;完成肢残康复训练1109例,其中,肢残儿童康复训练58名,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999%322%;完成智力残疾儿童康复208例,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98例,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484%544 %;完成精神病救治2786例;完成盲人定向行走训练220例,占省下达任务的367%;完成低视力康复配用助视器1312名;免费安装假肢300例,占省下达任务的294%;安装矫形器18例,占省下达任务的100%;新建社区康复点34个,占省下达任务的142%;培训聋儿家长174名,占省下达任务的100%。康复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相继成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中心,并已正式营业。

  教育培训形势喜人。助学力度加大。全年共完成助学人员246名,支出金额达19万元,对津市、安乡、桃源三所特校补助特教资金6万元。积极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任务及资金,为津市、安乡、桃源三所特校的145名贫困残疾学生争取助学资金8.6万元,为18名考上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资金6万多元。培训力度加大。全市共培训各类残疾人1240名,占省下达任务的103%,其中盲人按摩培训106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06%。就业力度加大。通过举办招聘会和集中推荐的形式,全年共安排残疾人就业527名。去年1月份在德山开发区举办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上,有 15家单位参与招聘,共为残疾人提供岗位81个,180名残疾人到场求职,有116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签订了录用合同。此外,我们还与集中用人单位加强联系,指导残疾人就业,仅去年4月份,市残联劳服中心就向国美印务有限公司推荐了10名残疾人就业。

  扶贫解困稳步推进。项目扶贫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280多万元为35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出台《常德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扶贫基地的管理。截止2010年底,全市10个扶贫基地共安置和辐射周边农户835户。残疾人保障水平提高。一方面,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或部分补贴,逐步解决了贫困残疾人参保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加大县级财政补贴力度,三个试点县区(澧县、鼎城、临澧)为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基本参保费用。结对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动员社会各界“帮、包、带、扶,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全年共有2000多名助残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与残疾人结对,为8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残疾人事业宣传迈上新台阶。全年共在各级电视台播发新闻、专题片90篇(期);在各类报刊、杂志刊载新闻、文章335篇(条),网站更新新闻200多条,其中,省级85篇,中央7篇。认真开展了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全市共收到参评作品32件,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残疾人文艺工作稳步发展。全年共投入经费3万元,组织举办残疾人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8次,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残疾人体育工作取得辉煌成绩。全年共集中训练运动员56名,参加国际国内体育赛事60人次,并取得了超历史的成绩。9月份,在全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34名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27189铜共54块奖牌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在全省市州中名列第二,总分名列第三,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9月底,在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上,我市特奥运动员喜获1枚银牌,4枚铜牌。12月份亚残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危恩龙再立新功,收获亚残会金牌一枚,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再添新光。

  维稳基础不断夯实。维权机构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止,9个县市区残联都设立了专门的维权工作机构,明确了专人负责信访。信访维稳措施得到强化。通过主动介入、狠抓难点突破,创新处访机制等措施,2010年,我会妥善处理了2650人次上访事件,有效地化解了15起涉稳隐患,及时制止了5起重大涉稳事件,确保了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稳定,全市残联系统无重特大、恶性事件发生,无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共为残疾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10多起,切实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利益。

  亮点工作好事连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强化考评等措施,我市武陵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提前五年实现,1.6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享受了康复服务。创建工作捷报频传。桃源县创建“全国康复进社区示范县”成功,津市市圆满完成“全省康复进社区示范县”创建任务。辅助器具适配工作成为全国先进典型。201061日,全国辅具适配现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中、省残联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我市辅具适配工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绩显著。2010年,在各县市区残联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下,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mdash;mdash;“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喜获丰收,全市156名救助对象已全部完成既定康复训练任务,康复效果明显,石门、汉寿残联被省残联评为先进单位。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澧县、桃源县残联从加强创建领导入手,按照“服务态度好、服务环境优、服务质量高”的要求,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熟练、热心的就业服务队伍。“阳光家园”工程首战首胜。2010年,市本级投资50多万元,对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原有场地进行了全面装修和改造,为30多名就业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人提供了设施先进、照料温馨的托养场所。无障碍创建工作领跑全省。“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检;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武陵区10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实现了居家无障碍;市残联机关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此外,临澧县残保金征收工作取得新突破,鼎城、安乡认真落实了残疾人优惠政策。

  部门配合再上台阶。去年来,各成员单位在市残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开创性的开展工作,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大发展贡献了力量。一是结对帮扶工作完成较好。市妇联、市民政局、市农办、市移民局、市体育局等单位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在各种节假日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出了慰问金和米、油等生活物资。二是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基本到位。残疾人就学方面,市教育局督促各级学校为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并给予每生每年200-500元的生活补助;残疾人就业方面,市人社局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等形式,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残疾人就医方面,市卫生局督促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优化服务,为残疾人就医提供便捷服务,同时督促县市区政府对部分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补助,对其住院费用的补偿比例,在规定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残疾人生活保障方面,市民政局将5.5万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市住建局、市电视台对残疾人家庭安装自来水、管道燃气和有线电视收视维护等,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费用减免。三是工作职责基本落实。市民政局、市残联将残疾人家庭的危房改造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村安居工程”。市人口计生委将残疾育龄妇女的健康普查纳入全面普查范围。在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下,全市广大残疾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二、强化措施,逐步完善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软环境

  抓领导重视,党委政府抓残疾人工作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一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都把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了联系残疾人工作的分管领导,两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也积极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首次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还定期对残疾人事业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残疾人工作有序进行。各级领导亲自过问残疾人工作,出席重要会议和活动,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2010年 “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市五大家领导都出席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为残疾人捐款赠物,并深入企业、社区慰问部分贫困残疾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市仅市县级领导参与残联组织的各类活动就达100多人次。

  抓政策落实,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得到健全。逐步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巩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在《常德市残疾人扶助办法》的基础上,20105月份,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发[2010]06号),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残疾人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逐步完善人大政协督促检查残疾人工作新机制。一年来,我们多次邀请人大、政协对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检查、视察,确保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抓资金征管,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得到完善。2010年,我们与德山地税区局联合出台了《2010年德山地税区局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操作方案》,完善了就业保障金与税收同步申报、同步征收、同步管理的新机制,为规范保障金的征收探索出了新路子。去年,市县两级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370万元,其中地税代征1050万元,较上年增长20.6%。此外,全市残联系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认真开展募捐活动,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资金投入体系,2010年,全市仅募捐爱心款就达200多万元。

  抓队伍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狠抓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乡(镇)残联理事长、村残协主席、专职委员1476名。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狠抓机关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一方面,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狠抓“文明标兵单位”和“人民满意机关”创建工作,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帮扶结对、访贫问苦等活动,强化了残疾人工作者帮扶残疾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

  回顾2010年,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主席团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广大残疾人朋友的顽强拼搏和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奉献。在此,我谨代表执行理事会向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和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2011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突出主线、突击中心、突破瓶颈、突围平台”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打实干,为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务实进取。

  二、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突出一条主线

  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工作者的重大职责,残疾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吃、住、行、医等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迫在眉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线。一方面,要确保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优惠政策执行到位。新农保缴费优惠和待遇计发不能低于国发[2009]32号、湘政发 [2009]38号文件规定的要求,新农合要确保按《常德市残疾人扶助办法》免费进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按《常德市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实施办法》执行到位。城镇居民和职工的社保、医保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也要督促到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标准。对困难残疾人要确实做到应保尽保,且在执行标准上要上30%以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建立起覆盖城乡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使全市贫困残疾人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此外,积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提升东城“阳光家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市本级拟在鼎城再建一所高标准的“阳光家园”。同时,我们要求各县市区残联也要严格按照《常德市“阳光家园”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1家高标准的日间照料型托养机构,力保智力残疾人早日走向社会。

  (二)突击两个中心

  抢抓机遇,积极用活政策,按照中残联〔2010148号文件精神和省发改委社会处《关于做好2011年人口发展领域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函》的有关要求,抓好市县两级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的计划编报工作。2011年,市本级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全市之力,通过与省市发改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完成8000㎡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6000㎡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积极向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完善相关手续,落实好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的规划选址工作。积极支持各县市区特别是桃源、澧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九个县市区残联的“两个中心”在今年全部进入国家笼子。

  (三)突破三大瓶颈

  1、突破组织瓶颈,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把残疾人基层组织向乡村社区延伸,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进一步推动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乡、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做到报酬、职责、任务相匹配,以促进工作开展。2011年,主要是做好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召开全市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提高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二是抓紧做好在编残疾人干部的选配工作,配齐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认真筛选4mdash;6个基层社区(村)进行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经费补贴试点,逐步完善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制度。同时,继续做好村(社区)残协主席、专职委员培训工作,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完成三分之一的村级残协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是组织建设攻坚年的扫尾之年,各县市区残联一定要按质按量高标准完成。

  2、突破资金瓶颈,解决事业经费供给不足的矛盾。主动衔接,做好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早日到位;同时认真组织,多渠道解决“两中心”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加大力度,狠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对残保金实际征缴不30%的县市区,申请法院对用人单位进行强制征收,各县市区还要认真研究政策,对建安、矿山等企业采取灵活的征收办法,实现年内完成残保金征缴突破2500万元的目标,逐步化解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康复经费的足额投入。

  3、突破人才瓶颈,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贫乏的压力。一方面配合“两中心”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通过大力引进康复、手语、盲文等特殊人才,打造一批热爱残疾人事业、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精通业务、乐于奉献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以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为契机,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知识,加大机关干部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和考评力度,解决残疾人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的固步自封、主动学习精神不强的问题,力争通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不仅“都懂一点”而且还精通某项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解决“通才有余,专才不足”的矛盾。此外,还要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平台积极自学成才,通过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如社会工作师)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四)突围五大平台。

  1突围康复平台有亮点。加大康复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各项康复项目开展与实施,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为2015年全面实现全市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积极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全省康复工作“十强县”。按照中残联相关要求搞好“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申报。采取分散手术和集中手术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要求完成60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确保年底实现“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工作目标。同时,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力争完成桃源县和武陵区全省康复工作“十强县”的创建目标。二是认真开展康复进村入户的流动服务。充分发挥残疾人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上门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更舒心、更便捷的康复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辅助器具中心建设。按照中、省残联的标准对各县市区辅助器具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营业面积、辅具设备数量种类达不到要求的县市区辅助器具中心,严格要求其整改,直至完全达标。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好“0mdash;8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11年,市本级拟投入100万元对20名智力残疾儿童、50名脑瘫儿童、30名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2、突围维权平台有重心。一是狠抓维权渠道畅通无阻不放松。整合残疾人维权工作机构,加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网上信访工作,壮大残疾人维权队伍,做到有经费、有专职干部、有专用办公场地。二是狠抓无障碍设施进家庭不放松。重点围绕家庭贫困且有无障碍改造需要的残疾人家庭,搞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试点工作;同时,着力提升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狠抓以区、乡镇(街道)残联为主导,以村居残协为依托,以专业施工队伍为保证,以助残志愿者为补充的无障碍改造工作网络的优化升级。2011年,市本级拟投入30多万元,为市城区1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各县市区也要逐步启动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三是狠抓残疾人政策法规落实到位不放松。认真开展残疾人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全面推行残疾人法律援助工程;适时启动残疾人政策贯彻落实的督促检查,积极争取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支持与协助,对《常德市残疾人扶助办法》、《常德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3、突围就业平台有新招。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配合劳动部门认真搞好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依托各类资源搭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平台。2011年,全市拟举办两场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推介安置500名残疾人就业。认真推行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入贯彻省残联《关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组织机构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业务工作流程化、内部管理制度化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要求,从加强创建领导入手,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打造一支专业、熟练、热心的就业服务队伍。

  4、突围教育平台有特色。一是主动配合,积极介入常德市中心特校的筹建工作。二是通过给予适当补贴鼓励残疾人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提高残疾人接收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认真推行残疾人学生就学“三免”政策试点工作。协调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国家“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基础上,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残疾人学生的学费、杂费和生活费,为贫困残疾人学生就学解除后顾之忧。

  5、突围文体平台有力度。以各级特殊学校为依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一是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和“购买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残疾人文体事业,培育残疾人文体人才和精品节目。二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文体人才储备机制,积极筹备各类文体活动和赛事,确保残疾人文体事业实现新的飞跃。今后,我们将加大残疾人文体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培育出一批文体方面的新人,确保我市在各类文体赛事、活动上取得较好成绩。三是大力开展残疾人群众文体活动。以社区为平台,动员群众力量,发掘民间精品,争取残疾人文体活动群众参与率达50%以上。

  此外,为打开“十二五”工作局面,实现全市残疾人事业新跨越,一方面,我们将精心组织残疾人“十一五”总结大会,搞好总结表彰;另一方面,还将认真做好《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mdash;2015年)》的征求意见、修改工作,为全市残疾人工作下个五年计划明确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为残疾人工作拓展了巨大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重要舞台。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