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在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七次会议暨2012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
市残联理事长 涂传勇
(2012年3月6日)
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省残联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月21日,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第五次会议暨2012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徐明华、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副主席陈吉芳和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肖红林,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全体委员,省残联理事会成员、机关各部室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市州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分管组织建设工作的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以及有关县市区残联理事长,省残联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分别参加和列席会议。
会上,省残联理事长肖红林代表执行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之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副省长徐明华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全面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认真部署安排了2012年的工作。会议认为,2011年,全省残疾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塑造特点、攻克难点”的思路,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中心,以重点服务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为支撑,以重要活动为构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对于2012年的工作,会议强调,一是以宣传协调为手段,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二是以“两个体系”为重点,继续打造工作亮点。要大力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要切实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要认真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万人就业工程”、“万人托养工程”、“万村补贴工程”、“康复救助工程”、“阳光安居工程”、“启智育人工程”和“先锋示范工程”等八大工程。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完成年度任务。要抓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保障和信息统计,建设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分支机构。四是以集中换届为契机,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改善发展条件、继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按照“突出主线、突击中心、突破瓶颈、突围平台”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圆满完成了省残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去年,在全省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维权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我会机关喜获“全市目标管理考核管理先进单位”、“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全市维稳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了2011年残疾人工作任务
康复事业再创辉煌。2011年,共投入康复经费8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省残联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其中,完成辅助器具供应8100例,占省下达任务450%;完成聋儿康复训练60例,占省下达任务 100%;完成肢残康复训练3500例,占省下达任务5800%;完成盲人定向行走训练200例,为1300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分别占省下达任务333%、812%;免费安装假肢270例,占省下达任务675%;安装矫形器92例,占省下达任务920%;培训聋儿家长60名,占省下达任务100%;为30名麻风畸残患者进行矫治手术给予了补助;免费为2000名精神病患者发放药物,为56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治疗;新拓展18个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市本级共投入15万元为城区12个社区免费配发了社区康复器材,为70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开展了业务培训;按照中省残联要求,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共录入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0.2万人。
教就事业稳步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全市残疾人义务教育入学率比上年增长10%,残疾大学新生录取率达到100%。狠抓残疾学生助学工作。全市共投入助学经费20余万元,完成残疾学生助学450人次,其中大中专以上学生22人次。超额完成省特教中专招生工作任务。全市共向省特教中专输送学生26名,其中体育特长生5名,超任务数8名。积极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高标准完成了省残联下达给我市的1100名培训任务。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期,实用技术培训24期,共完成培训1196名,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19名、实用技术培训877名,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6%和109%。所有培训学员全部考试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相关信息资料全部录入数据库。今年,首次开设了SYB培训班,在省残联和市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共培训学员55名。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发布创业信息、开展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组织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等多种途径,共推介安置残疾人就业960名,其中,通过集中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17名,通过培训扶持残疾人就业621名,通过项目扶持残疾人就业122名,完成了省下达任务。市国美印务有限公司安置残疾人就业50多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8%,被省残联评为“湖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2月28日,我们在市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大厅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推荐了300多名残疾人到场求职。7月份,鼎城区残联举办了一场残疾人招聘会,有近80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岗位。积极开展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月工作。目前止,全市98%以上的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已找到了工作岗位。加大残保金征收力度,鼓励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细化年审程序、强化征缴措施,全年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达到2778万元,其中市直8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 16.92%。
文体事业成绩喜人。宣传工作上台阶。通过在电视台开播专题、在电台开辟专栏、在报纸开辟专版、在网上开辟专区等形式,全年在电视台拍摄助残新闻190多条,报刊发表新闻320余篇,电台播报新闻230条,网站更新新闻200多条,张贴各类宣传标语1000多条(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体育工作上台阶。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今年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上,我市10名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共取得6金2银2铜的骄人成绩,金牌总数全省第一;训练机制取得新突破,今年全市共有40名运动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训,效果很好;特奥体育常抓不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了训练和生活环境,培育了一批优秀特奥运动员。文化工作上台阶。组织参加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周活动,获各类奖项11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组织文艺节目参加第六届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文艺汇演,其中,安乡特校自编自演的小品《日记风波》获三等奖。
扶贫事业再上台阶。继续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共完成260户。占省下达任务100%。认真开展项目扶贫。全市共投入30余万元,扶持10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增收。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额或部分补贴,全市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澧县、鼎城区、临澧县、安乡县、石门县等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县市区,已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遵照湘政发[2009]3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为农村低保户中的重度残疾人代缴了全部每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为其他重度残疾人代缴了部分养老保险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年共有10000多名助残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与残疾人结对,为50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维权基础不断夯实。工作制度继续完善。一方面,我们从抓好预防工作入手,把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和“及时讲评”制度作为解决涉访涉稳潜在问题的主要抓手;另一方面,根据信访维稳工作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我们逐步健全了主动下访工作机制的,并将其作为信访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机制,强化对县市区残联信访维稳工作考核;积极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各类矛盾成功化解。今年,全市残联系统共接访2476人次,有效化解了20多起涉稳隐患,及时制止了10起重大涉稳事件,确保了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稳定,全市残联系统无重特大、恶性事件发生,无群体赴省进京上访。此外,对1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占省下达任务的200%;确定了1家残疾机动车驾驶员考证定点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了残疾人燃油补贴工作机制。
基层组织逐步完善。按照“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市县两级残联狠抓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截止目前,全市233乡镇(街道)、335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残联或残协,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3589名。4月26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此次会上,我们对残疾人专职委员补贴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残疾人专职委员补贴已逐步到位。
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我市共向中、省残联推荐申报各类残疾人工作典型2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2个。经过各级评委严格审查,最终我市共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07mdash;2010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类奖励25项。5月,市本级对全市“十一五”疾人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大表彰,共表彰各类先进典型79名。在年底召开的全省残疾人工作会上,我市残联被评为“十一五湖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武陵区、澧县被评为“十一五湖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县、市)”。
基层工作精彩纷呈。桃源县残联创新工作方法,在财政代缴、税收代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县财政的年初预算,去年,桃源县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额已突破400万。武陵区积极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按照认真筛选项目对象、合理确定改造内容、认真编审工程预算、科学组织工程施工的工作程序,全年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安乡县积极作为,出台硬措施,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补贴和劳动部门公益岗位补贴中妥善解决了社区专职委员的补贴经费来源,目前该县专职委员的补贴已达500元/人middot;月。澧县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立足日常服务、倡导便民服务、提供温馨服务”的要求,狠抓了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并确保该项工作顺利通过省检。鼎城区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致力破解“就业难、康复难、住房难、读书难、生活难等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石门残联坚持把残疾人康复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下大力抓好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供应、精神病防治等工作,让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多的康复服务。津市残联立足本市实际,以“服务项目化”、“工作特色化”、“考核标准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残联工作新思路、新办法。汉寿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把调查、规划、资金“三关”,狠抓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72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临澧县残联依托现有残疾人扶贫基地,积极推进项目扶贫工程, 让20多户残疾人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常德经开区、柳叶湖旅游渡假区、西湖和西洞庭等四小区以开展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为契机,根据残疾人需求,扎实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复明、低视力配镜、假肢安装、助听器配送及精神病免费送药等活动,积极营造了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措施,残疾人事业影响持续扩大
1、注重民意,倾情基层。“0-8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硕果累累。今年,我们继续深入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月初,我们印发了《常德市0-8岁贫困脑瘫、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班工作方案》、《常德市0-8岁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班工作方案》,并为脑瘫、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班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一年来,全市共投入经费228万元,为68名脑瘫儿童、20名孤独症儿童、60名聋儿、42名智力残疾儿童免费进行了康复训练。武陵区3岁的孤独症儿童石亮杰,3月份进入康复中心时不能主动说话、不能单独入厕,通过8个月的专业训练后,现在已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入厕也已不需家人的扶助,而且还能当众“秀”《三字经》。“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标准》(试行)和《常德市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对白内障患者实行动态清零,基本实现“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3000例。辅具适配服务开启新篇章。为满足广大农村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要,4月初, 全市正式启动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乡村行”活动,近两个月的时间,共为80个乡(镇)、1117个村(社区)的5600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包括免费维修假肢、低视力验配和助视器修理,矫形器装配,助听器装配等,总投入达76.55万元。
2、注重平台,打牢根基。“两个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市本级就“两个中心”建设多次召开了包括财政、国土、发改委等市直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已拿出了“两个中心”建设方案,并被纳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议事内容。桃源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澧县、津市康复托养中心已获县委县政府批准,并取得土地划拨红线图,其它区县市都向当地政府打了报告,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经市编办批复,2011年8月份,设立了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并加挂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牌子;辅具中心建设继续完善,全年共计投入6万元,增添了市本级辅助器具中心辅具设备数量和种类,目前,该中心辅具设备种类已由去年的400种增加到现在的520种,各县市区残联也按中、省残联的标准,强化措施,对辅具中心进行了升级,对辅具品种进行了更新;狠抓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共有3个县市区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规模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要求,并通过了验收,为残疾人求职和办证等就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托养服务飞速发展。东城“阳光家园”扩容提质,南城“阳光家园”顺利启航,至此,我市省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已达两所,总投资达1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1650平米,可同时托养60多名残疾人。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办托养机构22个,其中日间照料机构11个,共托养432 名残疾人。居家服务迅猛跟进,全市共为900多名残疾人开展了居家服务。
3、注重环境,借势发力。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4月份,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下,市政府督查室就《常德市残疾人扶助办法》中广大残疾人群体关注的新农保、新农合、水电燃气及有线电视收视等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整改。截至目前,专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作调研、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确保了残疾人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残疾人工作,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去年6月8日至8月20日,我市开展了“我为残疾人献爱心”募捐活动,在广大市直单位和中央、省属驻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助残募捐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市共有213个市直单位或中央、省属驻常单位开展了募捐活动,共收到捐款人民币115万元。
回顾2011年,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主席团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广大残疾人朋友的顽强拼搏和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奉献。在此,我谨代表执行理事会向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和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残疾人事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残疾人生存条件亟待改善。社会扶残助残水平有待提升。残疾人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还需加强和完善,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2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2012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发[2008]7号、国办发[2012]1号、湘发[2009]20号、常发[2010]6号文件及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牢基础、筑好平台、紧扣重点、抓好示范、突出亮点、贴近民生”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打实干,圆满完成“十二五”年度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重点
2012年,我们将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以市县乡残联换届和成立残疾人基金会为契机,打牢工作基础。认真做好三级残联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筹备、认真组织,确保全市乡镇街道残联在3月底完成换届选举,县市区残联5月底完成换届选举,市残联8月底完成换届选举。通过换届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做好残疾人基金会成立工作。按照中省残联要求,市本级及下属各县市区要分别成立残疾人基金会,并做到“四个到位”: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章程制度到位、运作管理到位。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基金会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挖掘资源,为残疾人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2、以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建设“两个中心”为手段,筑好工作平台。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配合市委市政府组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班子,认真制定创建方案,积极筹集创建资金,同时,协调市政府各部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争创成功。建好“两个中心”。协调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从项目申报、资金筹措、规划选址和用地规模等方面,全部完成市本级“两个中心”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争取2012年挤入国家项目投资计划,争取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早日开工,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积极探索公办民营的康复托养中心营运模式。
3、以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缺陷和康复需求为核心,把握工作重点。针对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和贫困残疾儿童群体的不同特点和对康复的不同要求,分类施策。积极开展听力言语残疾人语训和助听器装配工作。继续组织实施中残联贫困聋儿抢救性项目、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项目和省福利基金会聋儿项目;巩固和完善津市、安乡和桃源聋儿语训部的建设,招收语训聋儿60名并免费安装助听器,为60名聋儿家长开展免费培训;认真开展听力助残活动,为190名特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积极开展肢体残疾人假肢装配和矫形适配工作。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假肢和矫形器装配和更换工作,全市免费为贫困残疾人装配300例假肢、60件矫形器。积极开展精神残疾人免费送药和工疗康复工作。全面开展精防工作调查,夯实精防工作基础,2012年,精神病防治人数拟达到10000人(次);为2000名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对56名贫困精神病人进行临时救助;进一步推动精神康复工疗站、日间照料站的建设,组织稳定期精神病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活动,加强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积极开展视力残疾人辅具适配和手术治疗工作。做好低视力配镜工作,实施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低视力助视器项目工作,完善售后服务和康复效果跟踪工作,全年为320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配用助视器,并进行视功能训练;对白内障患者实行动态清零,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100名。积极开展0-8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2012年,市本级拟投入126万元,分别对40名智力、50名脑瘫、30名孤独症、60名聋哑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在训练重点上,着重突出“抢救性”,通过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做好康复对象筛选、机构定点,注重康复质量,实行精细管理,真正把项目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大智力残疾人托养力度,完善托养机构,规范托养服务,扩大托养覆盖面,让更多的智力残疾人享受到规范化的托养服务,2012年,全市拟对320名智力残疾人进行托养。
4、以争创国家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和建设精神病人工作治疗站为抓手,抓好工作示范。抓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建设。为把“阳光家园”工程打造成我市残疾人工作的一张有影响力的名片,2012年,全市将全面推开“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建设:市直计划在德山新建一所“阳光家园”,武陵区争创省级“阳光家园”示范区,各县市区争创省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东城阳光家园争创国家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抓好精神残疾人“工疗机构”建设。依托市康复医院的场地与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市信兴电子公司的产品与市场优势,创办一家精神病人工作治疗站,为40名精神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服务,提高精神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让精神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5、以进一步落实专职委员待遇和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特色,凸现工作亮点。切实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落实工作。配齐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逐步将乡(镇、街道)残联、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政府公益岗位管理,逐步推广由财政、民政、残联共同解决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的模式,确保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400元。切实做好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湖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暂行)》的要求,建立市县残疾人办事大厅,完善硬件设施,夯实软件基础,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2012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省检。
6、以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进家庭项目和加强燃油补贴工作为途径,贴近民生热点。积极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进家庭项目。市本级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所辖“六区”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全年计划完成100户,市直各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规划,逐步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专用车辆燃油补贴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对残疾人专用车辆进行燃油补贴的相关政策,要站在维稳的高度,认真摸底,精心组织,把该发下去的坚决发下去,不留后患,不留死角。确保残疾人享受到阳光雨露,确保这一群体和谐稳定。
此外,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就业基地;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力度,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和脱贫致富,严格按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办发〔2012〕1号)文件精神,将我市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有效衔接,把落实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作为解决残疾人温饱、稳定残疾人基本生活的根本途径,把扶持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作为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根本手段,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能力作为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状况的根本目标,争取到2015年,我市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到2020年,稳定实现我市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培训基地建设力度,调动社会培训力量积极参与残疾人培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残疾人培训行业,为残疾人就业、扶贫和培训创造良好环境,2012年,市本级拟分别扶持1家就业、扶贫和培训基地,各县市区也要分别扶持1家以上就业、扶贫和培训基地;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爱心房”工程,将残联系统“爱心房”工程补助资金与民政部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补助资金进行捆绑,每年为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建设“爱心房”。
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我们从事的事业无比崇高,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党和政府的重托鞭策着我们,残疾人朋友的期待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完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