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市残联强化三举措抓省民生实事项目,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开辟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15-09-02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省政府为民办实事mdash;mdash;“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要求,今年我会承担了373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任务。半年来,我会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得让人民满意”为宗旨,从强化领导入手,狠抓责任明确、狠抓难题突破、狠抓宣传造势,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开辟绿色通道。我们的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抓部署
  1、制定工作方案,分解指标。接到省残联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后,我会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组织得力。印发了《常德市残联2015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并将项目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市区。实施方案明确了救助对象和标准、时间安排、实施机构和工作要求。要求各县市区要全面启动项目实施,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项目实施程序到位。
  2、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成立了“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残联理事长田大春担任组长,副理事长曾召盛任副组长,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层层召开会议,传导压力。在4月10日,全市残联系统“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启动仪式上,承办实事项目的定点机构负责人、各县市区残联“一把手”向市残联田大春理事长递交了责任状,并就确保任务完成进行了表态发言。随后,各县市区残联和定点康复机构都相继举办了启动仪式或开班仪式,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传导了工作压力。
  二、严把“三关”抓推进
  1、严格筛选把好项目审核关。为确保373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任务全部完成,一方面,我们利用残疾儿童随报系统,调查摸底,及时汇总全市0mdash;6岁残疾儿童资料,为项目任务圈定范围。另一方面,严格把关,将确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项目救助范围,并对拟定对象实行三级审核(乡街残联推荐、县市区残联核实、市残联最后确认),进行层层把关。
  2、规范流程把好训练质量关。我们要求定点康复机构为受训残疾儿童制定个人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准确的训练方向和康复效果;要求训练人员科学设置课程,把个训、集训、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大肌肉与精细训练、认识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家长家庭训练等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残联、定点机构和残疾儿童家长的三方互动,让家长参与到项目训练中来,进而增强家长的主动性,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3、整合力量把好政策保障关。针对我市新农合报销差异大和城居首诊设限制度,我们一方面多次上门与市人社、卫生等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另一方面,在市政协发群民宗委的支持下,以政协提案督办形式,督促相关部门延长残疾儿童康复期限、扩大残疾儿童康复经费报销比例,为残疾儿童家庭解除康复训练的后顾之忧。
  三、畅通渠道抓宣传
  1、以创建全国“十二五”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宣传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及康复知识。借助建立的残疾儿童随报工作QQ群,各单位、定点康复机构每半年、各县市区残联每个月上报一次各地首次发现的残疾儿童,然后依据残疾类别进行汇总,并定期对上报的疑似残儿童进行筛查,为输送有康复效果的残疾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报纸、电视媒体、宣传橱窗、微信等多种宣传渠道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大力宣传,推荐先进典型;在街道、社区、乡镇张贴“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宣传资料。
  3、举办“坚守,让我们在一起”大型宣传活动,扩大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事业。(市残联办公室、康复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