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残联强化“十个狠抓” 助推争先创优工作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全市广大残疾人创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环境,五月份,市残联拟稿,以市委市政府(常发[2010]6号文件)名义,出台了《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是我市残疾人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一十七项条款,涉及到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残疾人 “两个体系”的具体内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如何加强对残疾人事业领导等四个部分。整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市残疾人工作已经进入法制化轨道。
二、狠抓各项康复任务完成
1、扎实推进省政府为民办实事“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根据省里要求,我市今年要对156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上半年,我们围绕任务落实强化三项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启动这一项目。一是强化了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一把手”牵头的领导小组,并于4月15日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二是强化了项目考评。一方面,我们要求各县市区残联理事长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向市残联理事长递交项目责任状;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强化项目考评制度,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强化了工作调度。先后3次召开了定点康复机构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狠促项目进度。8月初,由主要负责人牵头,我们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一次自查,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县市区都已按要求将接受康复训练的156名残疾儿童送到康复机构,参与陪护的家长情绪稳定,大部分残疾人儿童康复效果也比较明显,整个项目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2、超额完成半年度康复工作任务。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康复经费投入360余万元;开展白内障复明免费手术 610例,完成了全年任务数1400例的42%;精神病免费送药 2600人/次,完成了全年任务数2700例的96%;低视力配发助视器615名,完成了全年任务数1300例的47%;资助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56名,完成了全年任务数40名的145%;智残儿童康复训练 90名,完成了全年任务数200名的45%;免费安装普及型假肢155例,完成了全年任务数300例的50%;矫形器安装 18名,完成了全年任务数15名的120%;免费配助听器 263个,完成了全年任务数180个的146%;资助聋儿语训89名,完成了全年任务数80名的111%。
3、认真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捐赠工作。据统计,半年来,全市通过开展“助残日”捐赠仪式等活动,共筹措经费1448401元,共为5219名残疾人赠送了辅助器具5686件,其中轮椅2115辆、助听器300台、坐便器374台,盲表盲杖1401付、拐杖839付、手杖600付、助行器20台、四角拐杖37付。
三、狠抓三区“人人享有康复”目标的落实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在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要求,去年以来,我们把 “三区”(武陵区、德山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提前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了工作规划。为实现这一目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 “三区”(武陵区、德山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认真摸底,并制作了台账。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对照台账,为“十一五”以来没有享受到用品用具服务的残疾人全部免费配发辅助器具。此举为我市“三区”在年内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狠抓残疾人教就工作
1、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扎实开展专业培训,并积极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上半年全市已有市本级和石门、武陵、鼎城、桃源、汉寿等五个县市区举办了培训班,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期,实用技术培训7期,培训残疾人763名,完成省残联下达给我市的1200名培训任务数的64%。
2、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1月12日市本级在德山开发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残疾人就业现场招聘会。有15家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岗位81个,180名残疾人到场求职,有116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人当场签订了录用合同。4月份,我们又再次通过多种渠道推荐50名残疾人实现完全就业。同时,武陵区、澧县、津市残联也立足本地实际,举办了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已有265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完成全年总任务数500名的53%。
3、进一步实施项目扶贫工程。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全市确定100名残疾人作为项目扶贫的对象,并已于4月份将项目扶持资金送到受助对象手中。二是积极开展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的筛查与申报工作。4月初,我们通过认真筛选,将安置残疾人就业较多的湖南湘联实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国美票据印务有限公司申报为项目贷款单位。继续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今年4月,我会再次向省残联申请危房改造项目320户。十一五以来,全市共为157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五、狠抓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
1、新建阳光家园。为切实推进“全省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创建工作,今年,市残联在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另择新址,投资50多万元,新建面积450多平方米的我市第一家阳光家园——常德市武陵区东城阳光家园。目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整个硬件外围建设7月底可完全竣工,软件建设8月中旬完成,8月底正式启动。
2、开展托养居家服务。今年6月,市本级依托体育东路社区和长庚路社区正式启动残疾人居家服务工作。截止到6月底,全市整合资源,共创办托养服务机构13个,其中寄宿型托养机构11个,日间照料机构2个,共托养321名残疾人,并有3名智力残疾人经过细心的日间照料后,走上了就业岗位。另外,我们还依托社区,为1000多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服务。
六、狠抓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共投入50万元,对武陵区4个社区一个村的10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为其修建了轮椅斜坡、无障碍厕所,对其围墙、窗户、走廊也设置了无障碍防护设施。
七、狠抓残疾人文体工作
1、残疾人文艺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县市区结合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举办了形式各异的文艺节目表演。如武陵区和澧县都开展了助残文艺汇演、市聋人协会举办象棋竞赛等等。另外,还积极推选汉寿县残疾人刘海德参加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残疾人艺术人才的选拔。
2、残疾人体育工作再创佳绩。上半年来,我们一面紧张备战湖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一面积极鼓励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家级大赛。4月,残疾人运动员侯旭和李俊分别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举重锦标赛上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5月,残疾人运动员黄兴在全国残疾人射击锦标赛上取得了男子SH1级10米气手枪60发(p1-2)团体第一名、男子SH1级10米气手枪60发(P1-2)第三名、混合组SH1级自选手枪60发(P4)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
八、狠抓残疾人组织建设
1、进一步抓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的落实。一是下发了《2010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和《关于做好2010年常德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年初下达的组织建设方面的任务目标。二是加大对德山、柳叶湖、西湖、西洞庭4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投入的力度。三是把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转向村(社区)残协组织的建立健全。半年来,共完成1221个村(社区)残协组织的组建。
2、进一步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作用。认真指导各专门协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4月份市聋协召开聋协工作会议,通过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对聋人就业、稳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再譬如,在残疾人集中就业较多的湖南湘联实业有限公司和市信兴电子厂,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与厂方和残疾人职工沟通,成为一条联系厂方和广大残疾人职工的纽带,有效地制止了残疾人突发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截止6月20日止,全市共换发残疾人证61556本,其中今年换发14260本。所办新证均按要求录入全省统一的残疾人证信息化管理系统。
九、狠抓机关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我市“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6月份来,我会机关投入50万元对机关内的电梯、厕所、走道、楼梯扶手等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
十、狠抓残疾人信访维稳
上半年,我会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市委和省残联维稳工作的要求,通过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搭建信访工作平台、强化信访维稳工作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很好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上半年,全市残联系统共接访2012人次,其中集访1282人次,重复访980人次,书面上访1件,回复1件,未发生一起残疾人赴省上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