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石门县精防工作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2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石门县精防工作调查与思考

  20119月15,笔者随同记者走访了石门县部分精神病患者,从走访的情况来看,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差强人意。特别是重症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居住环境更是令人堪忧,从调查收集的情况来看,精神卫生与残疾人康复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基本状况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所辖人口679382人,有残疾人53858人,其中精神病残疾人有 5600 人。目前,监护精神病人数3682人,监护率有66%;显好精神病人数3246人,显好率58%;肇事人次数 1人次;参加工疗人数几乎为零;精神病患者中现有居家服药治疗人数835人,其中免费服药人数200人,在院治疗病人62人,关锁病人95人,现有病康复机构2个,即石门县人民医院和雁池乡医院,没有单设的精神病康复医院。5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建设生态石门、现代石门、和谐石门重点工作来抓。残疾人康复预算经费基本上每年递增20%2011年,康复经费预算突破了80万元,其中精神病免费送药7.2万元,精神病患者住院补助3万元;20117月,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要求,县残联要抢抓机遇,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步子,尽早让残疾人得到实惠。各个部门也主动参与,各司其职,新农合对精神病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60%;民政局对贫困精神病患者也给予了特殊救助。皂市镇精神病患者袁辉,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以后,除新农合给予报销外,残联和民政局也对其进行了特殊救助,基本上住院费用自己没有掏钱。2006年以来,石门县残联先后投入了近50万元,为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达1000人次,对20名住院治疗的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了经费补助。在楚江镇中渡社区、宝塔社区建立了工疗站,对全县56名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居家托养服务,对城区2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实行了机构托养服务。“十一五”以来,通过免费送药、特殊救助、托养服务等多种途径,确实使部分精神病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状况比较稳定,帮助他们回归了社会,携手共享了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1、精神病预防干扰体系尚不健全。

  精神病诱因很多,中南大学精神科教授张亚林曾著书立说,就精神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精辟论述,但精神病生理特征无法界定,至今还是一个谜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不过,调查中发现,近10年来,石门县精神病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升学和就业压力大,精神病预防干扰体系薄弱是导致精神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石门县一中是省名牌中学,每年升学率都居省前列,四大入学率更是全国有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形成了家长攀比,老师较劲,学生竞争的氛围。每年,石门一中都有学生因为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精神出现障碍。家住楚江镇的覃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在石门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部,见到了表情木讷的覃浩,口中还一直反复念着这几个字“我要考清华,我要考北大”。据他父母介绍,孩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成绩一直很好,进入高中以后,由于竞争压力大,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也经常找他谈心,要他努力,争取考上清华、北大。而他自己却认为老师整天像一个特工盯着他,没有隐私、没有自由,他甚至怀疑老师在她身上安装了窃听器。出现这种情况以后,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引起注意,使得覃浩病情进一步加剧,要是及时找心理专家诊断治疗,这种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发生。据了解,石门县一中一直实行军事化管理,但从来没有根据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辅导课,也没有举办心理咨询专家讲座,一味的给学生加压,盲目追求升学率,心理健康保健没有跟上是导致学生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其次,就业压力大也是导致人们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的直接原因。家住蒙泉镇的佘金花,结婚生子后,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压力大,出门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低,一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只好郁闷而返,看到家徒四壁的房子,看见别人家的小洋楼,她心里落差非常大,一连2天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家里,家人为她请来了医生,也没有找到病因,直到第3天早上,她胡言乱语,家人才知道,她的精神出现了障碍。从老人的叹息自责声中,感觉到要是早一点知道病情就不至于现在这样了。因此,建立精神病预防干扰体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精神病防治费用严重不足。虽然政府每年预算了10.2万元,但是,较之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求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据统计,该县目前有中、重度精神病患者5600多人,每年有近800人发病住院治疗, 2005年,该县开展为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项目,每年100人,2007年增加为每年200人,目前,为精神病患者服务也只有1000人次,有4600名精神病患者,因康复经费有限,还得不到康复服务,有5%的精神病患者因为家庭贫困,无法住院治疗,成为在家关锁病人,就是每年免费送药的患者,每年360元费用,也只能拿些像氯氮平、奋乃静等廉价药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因此,增加财政投入是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基础,更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保证。

    3、医疗保障力度尚待加大。残疾人家庭特殊贫困仍然是制约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重要因素,由于贫困,残疾人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存在困难。石门县辖区有农业人口58.4万,参合人数50.3万人,参合率86.05%,而残疾人参合率只有80%。残疾人仍缺乏接受康复服务的制度性保障。“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加大了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力度,使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但是,从地方操作办法来看,还有许多弊端,特别是对残疾人来说更是条件苛刻。精神病患者周勇,住院治疗49天,发生医疗费用5547.39元,医疗保险报销2718.22元,报销比例实际只有总费用的49%。据调查:虽然,现在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到60%,但是,几乎有五分之一的药品不能列入医疗报销范围,有的甚至更多,存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缩水的现象。另外,新农合规定只对住院病人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对长期吃药又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药费是不予报销的,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来说,承受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因此,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是解决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主渠道之一。

  4、精神病患者托养机构亟待建立。石门县有70%的精神病患者生活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是重症贫困关锁精神病患者,他们精神失常、理智丧失、行为怪异,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这部分精神病患者家庭由于生活特别困难,无力承担患者的康复治疗费用,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不人道的办法,将他们脚镣手铐,关闭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有的患者被关锁以后就再也没有活着出来过,他们吃、喝、拉、睡都在小屋里,由于长年累月晒不着太阳、活动受限,冷一顿、热一顿,生活较差,绝大多数患者均因脚手变形、肌肉萎缩而不能行走。精神病患者由于家境贫寒长期得不到住院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并且伴有暴力行为,家人为了安全起见,把她囚禁于一个既阴暗又潮湿的农村放烧柴用的废旧屋里进行关锁,至我们采访她时已经被关闭近年了,形同枯槁的表情让人看了就心酸。同样是精神病患者,周勇却比他幸运,自从周勇来到县残联日照中心以后,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下,主动融入生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老师也根据其特点,专门为她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康复训练方法,现在她不断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能够自理,还是日照中心老师的得力助手,她的父母看了以后,连连说:“这比精神病院和吃药强多了,要是石门县这样的托养机构办大一点,居住人数多一点,那就好了”。据石门县人民医院精神科覃事斌主任介绍,农村像这样的精神病关锁病人现在大约有60人左右,他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目前,石门县只有雁池乡和人民医院2个精神病诊断治疗机构,住院床位也只有60多张,医院也因精神病治疗费用利润空间较小,对该科室医疗设备的投入也不大,并且,这些精防医疗机构几乎都建在闹市区,空气混浊,嘈杂声大,不是精神病患者理想的疗养之地。短期内建立一个供精神病患者工疗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人道主义的帮助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当务之急。

  5精防队伍人才匮乏,技术服务网络尚不完善。据统计,石门县目前享有专业资质并在岗位上工作的医务人员只有20人,其中雁池乡医院7人,人民医院13人。90%的乡镇没有精防医生,精神病患者发病以后转介服务是唯一的办法,很多病人就是因为第一时间处理不到位,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剧,所以加强精防队伍人才培养,完善服务体系精防工作重中之重。

  三、对策

  1、建立健全精神病预防干扰体系。精神病预防工作,不能局限于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进行,更重要的是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在社区中认真组织实施。强调社会各阶层全方位的协调、参与,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当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使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要做好青少年突发精神病预防工作,定期聘请心理专家辅导授课,建立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沟通机制,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事故时,学校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助下,组织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减压,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生部门要从新生儿开始,做好接种、疫苗工作,提高人口质量。卫生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委派精防医生到各乡镇、各社区、各学校进行宣传讲座,传授知识。残联要结合“精防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民政、财政、司法、公安、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建立一个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病预防干扰体系。

  2、增加精防费用投入。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力争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覆盖率达到100%。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覆盖率达到100%。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依照“精神卫生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兴建公益设施等方式,为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

  3、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精神病患者治疗有其特殊性,长期服药是最根本的特点。因此,昂贵医药费用是使其家庭返贫的主要原因。医保部门要根据病种及其治疗特点制定相应的报销政策,适当增加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扩大用药报销范围,对没有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药费要给予适当比例报销。残联、民政部门也要对特别贫困的精神病患者给予救助,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积极治疗,让他们病有所医。

  4、建立可供精神病患者托养的康复机构。县政府要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和上级项目投入情况,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尽量在空气质量好,氧离子多,适合精神病患者居住疗养的场所建立一个托养机构或者是康复中心,为关锁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可供栖身、康复治疗场所。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组织,要积极参与,依托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疗站、日托康复中心、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其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5、加快人才培养,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卫生部门要通过委培、代训、引进的方式,加快精防人才队伍建设。各医疗机构也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医疗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借鉴常德市康复医院经验,不断引进康复专业人才充实医院力量。县卫生部门要成立精神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全县精防康复工作中的疾病鉴定、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培训、医疗网点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在乡(镇)依托卫生院建立精防康复站,每个康复站培训一名专(兼)职精防医生,为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治疗和随访服务。精防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维护稳定,影响深远的惠民工作,必须扎实推进,常抓不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