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残疾移民的幸福转折

发布时间:2012-06-04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汪 进

  从国家重点工程石门县皂市水库库区移民到临澧县合口镇菖蒲村的残疾人蔡凯宣,在老家时,因为居深山,出行不便,没迈出过家门。移民到临澧后,又遭命运捉弄,被迫自大腿截肢,连县城都没去成。家境贫困的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装上假肢,到城里走走看看。

  现在,在县委领导关心下,在各级残联帮助下,他终于圆梦。6月1日,他给笔者打来电话,说接好假肢回家后,能下地干活了。农忙之余,还在邻近的鞭炮厂上班。以前,蔡凯宣甭说干活,就是生活自理都困难。命运为何发生这样大的转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突降的幸福

  327日一大早,蔡凯宣正艰难地拄着拐杖,去给在地里锄草的母亲送水,突然听到邻居急促的呼喊:“你家院子停着一辆lsquo;中残联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rsquo;,你是不是和哪里联系过,要接假肢?”

  说起接假肢,蔡凯宣心里直发酸。9年前,他移民到临澧安家后,被铁钉扎脚引发感染,只好自大腿截肢,自此端茶倒水都要母亲侍候,一度对生活丧失信心。他听说接上假肢后能跟正常人一样。但家里条件差,也只能想想。

  他隐约记得,前几天县残联给他打过接假肢的通知。正想着,车上下来两个“白大褂”和几名干部。领头的亲切地告诉他:“经调查核实,国家给了你免费装假肢的指标。我们是市假肢装配站和县残联工作人员,专程上门服务的。”幸福来得太突然,蔡凯宣扯着衣角,一时没回过神来。

为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干部和他拉起家常,同时,技师小心地为他测量残肢,认真打模。车上设备齐全,很快,技师就做好了模子。他交待蔡凯宣,过些天要到常德做行走训练。听到这话,蔡凯宣特别兴奋,又有些欲言又止。大家一再鼓励,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心愿:“接上假肢,我想到城里逛逛”。

深情的关怀

  蔡凯宣能在家门口适配假肢,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关心密不可分,与县委书记石玉林的深情关怀密不可分。作为皂市水库移民,临澧县委县政府对这些新迁入的“乡亲”给予了特别关爱,为他们能安居乐业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尽快融入临澧,建设临澧。作为一名残疾人,蔡凯宣更是得到了特别的关照。

  县委书记石玉林同志上任后,在对合口镇进行调研走访时,专门上门了解蔡凯宣的情况,亲切地鼓励他树立信心,好好生活,并一再叮嘱随行的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县直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蔡凯宣给予特别照顾。很快,县残联就为他争取了免费安装假肢的指标。

  327日,中残联为市残联配备的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在临澧开展活动。听说蔡凯宣行动不便,就特事特办,将服务车开到蔡凯宣家里,为他适配假肢。

开心的“旅程”

一个月后,蔡凯宣的假肢成型。5月6日,笔者接到了市假肢装配站姜站长一同逛常德的邀请。

  第一站是蔡凯宣最想去的飞机场。得知“特殊客人”要来,桃花源机场的鲁部长以贵宾礼遇热情接待。虽然航班还没到,但仰头可见不时飞过的训练机,蔡凯宣的目光随训练机移动着,嘴里喃喃地说道,“飞机真的这么大,原来真的这么大。”常德诗墙是第二站,长廊的恢宏气势,沅江的秀美风景,精美的诗书画雕刻,让蔡凯宣看得入了迷。大家怕他走路吃不消,不时提醒他休息,可他一直说不累。途中,蔡凯宣讲起一件往事:有一次,母亲忘了吃饭,他左手端着饭菜,右手拄拐,一步一挪地送过去,母亲正要接,“咣当”一声,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母子俩哭成一团。姜站长笑着安慰道,“装好假肢适应了,以后再也不会哒。”

  走出诗墙公园就是步行街。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流光溢彩的街景,蔡凯宣有些拘谨。肯德基快餐店在街对面,大家为他买了外卖全家桶,吃着新鲜玩意儿,蔡凯宣像孩子般地笑了起来。

  因为蔡凯宣的假肢还在磨合期,下午的行程安排得轻松一些。在柳叶湖、火车站等转了一大圈后,愉快又令人难忘的“一日游”结束。城里的秀丽美景、热闹繁华,令蔡凯宣眼界大开,同时也意犹未尽。

新生的祈愿

  就要回家了,蔡凯宣打趣地笑着说,“常德比合口大多了!刚下车时,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心里发慌,真的被吓到了。”装上假肢,对蔡凯宣来说,不亚于获得了新生。在他淳朴的笑容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生命里有一种新的力量和希望在生长;重新站起来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自立自强的信心。

  现在,从合口镇政府和菖蒲村反馈来的消息称,接上假肢后,蔡凯宣不仅能自理、能干活了、能赚钱了,而且人也变得开朗乐观多了。在母亲的催促下,眼下,他正考虑找个合适的对象,成个家,开开心心地过上正常人一样的好日子。(临澧县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