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半月依旧照乾坤——小记津市市交警大队行政法制监督办公室肢残民警陈玉仁

发布时间:2012-11-26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陈玉仁注定是一个要写入津市交警大队历史的人。

  20128月10,津市交警大队荣获“全国第一批公路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交警大队”荣誉称号。

  而这一称号背后的操盘手,正是陈玉仁。

          人生忽飘“六月雪”

  艾青说:人生的紧要处,只有几步。

  有一步,陈玉仁走得罗汉摆手、金刚摇头,神鬼动容mdash;mdash;

  198012月,23岁的陈玉仁大步流星地走进刚刚组建的津市市交通管理队。他父母是南下干部,受到的是正统教育,“正赶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好时候”,小伙子雄姿英发,以好男要打钉的作风,将工作做得顺风顺水。

  这个时候的他,不仅“预备”了,而且“后备”了(系预备党员、后备干部)。

  天妒英才mdash;mdash;

  19866月2,陈玉仁被一辆货车撞成重伤,造成左腿高位截肢(三级伤残)

  这一年,陈玉仁只有29岁,儿子才6个月。

             疾风知劲草

  古人云:三十而立(立业)。陈玉仁立的什么业?自己一个瘸子,要拉扯身患重病的妻子,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娃娃。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个“金鸡独立”的人,别人给自己的宝宝端屎端尿,是乐享天伦,他呢?由于左腿空了,无法把娃娃放在两腿之间,往往屎尿就屙在他的右腿上hellip;hellip;一个一米七几的大男人,买袋把米,都扛不回去hellip;hellip;

  他家离单位有五、六华里,一个上下坡,四个十字路口,虽然装了假肢,骑自行车上下班。但自行车的踏板,只有右腿能用上劲蹬,并且左边踏脚上不来。他自制铁钩、铁环,将左肢与左踏板“钩”起来。虽然如此,左踏板仍然较被动,如左踏板起不来,车、人倒“整个”。遇到红绿灯,骑自行车的人习惯左腿点地,这时候,陈玉仁疼得锤心入骨。以前,他的办公室在六楼,常人上楼尚且气喘吁吁,陈玉仁还得搭左手帮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三条腿”上下楼。湘北冰天雪地的时候,他放肆将右腿皮鞋绑上布条(常人尚且怕滑,何况?)hellip;hellip;

            0.5为什么成了1.5?

  在外人看来,陈玉仁成了半个人,但在其同事及几任大队长嘴里,说的都是:“不讲陈玉仁工作上相当于两个人(挡一个半人只不止)!”此话怎讲?

  人说交警的办公室在路上,因陈玉仁的特殊情况,1987年,组织上安排他搞内勤。陈玉仁没有满足已取得的、尚且“拿得出手”的初中文化“功名”,通过自学,取得了当时还比较稀罕的中专文凭,令不少同事侧目。这时,他已从“武将军”变成了“文先生”mdash;mdash;在办公室的8年中(95年擢升为主任),分别在《湖南省公安交通报》、《人车路》、《人民公安报》hellip;hellip;等媒体发表论文、通讯等500多篇!

  这一记录,全大队至今未破。

  1998年,陈玉仁调任法制办。所谓法制办,就是交警内部的法制监管。通俗地说,相当于企业的质检部门,负责全大队各种对外处罚正与误的敲定。在上级的考核中,100分的满分,法制办占去40分,三分天下有其一。

  怎么解释“0.5”变成“1.5”?以2012年为例:全办现在共3个人,一个是分管副大队长,一个是陈玉仁,还有一个临时工。分管大队长公事繁杂,临时工不可能独挡一面。而每年要审核的处罚是30000起!换句话说:在220天左右的正常工作日中,陈玉仁每天要“断案”135起以上!津市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是“全省十佳”大队,民警素质高,但,即使每个处罚都合情合理,一天看135个卷宗,是何概念?

  而陈玉仁又是个钉是钉,铆是铆的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个“一根筋”的人mdash;mdash;令人费解:此人不休年假。13年,累计放弃休假455天,单位“认账”的、工作日短暂加班1300小时。

  他在“瞎忙”什么?他在为谁加班?

  13年,陈玉仁这块,津市大队在常德支队13个大队中,获3个三名,2个二名,8个一名(没获过第三名以下)

  201210月10,常德支队来考核,陈玉仁负责的40分,被扣的分数,是“0”。

  全国共有交警大队2000多个,被评为“执法规范化示范大队”的为100个,湖南有4个,另3个是:省交警总队醴陵大队、望城县交警一中队、湘潭市岳塘区交警大队。

  mdash;mdash;津市大队,居全省第二位。

             谁悄悄蒙上了你的眼睛

  四十不惑。到法制办时,陈玉仁已41岁。许多人认为这个年纪,与“啃出本”无涉,陈玉仁学会了与交警所有相关的知识,是队里数得着的通才。哪怕全日制院校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都发自内心地叫他这个从未当过教书匠的人“陈老师”,至于始自何年何月,已没人说得清了。津市队60多名民警,50多名党员,每年产生七八名业务能手,三股有两股“陈门立雪”过。

  2006年,大队一办公室主任另有高就,组织上又想起了陈玉仁这个“大队纪录”创造者、“万金油”。同时从外战线引进一名年轻人,但此时该年轻人一时半会上不了手。陈玉仁请求领导将此人接替自己指导员的职位,作为过渡,熟悉后再去办公室任主任。有灵泛人劝陈玉仁不要那么“宝”,他说:“指不指导员无所谓”。你看,两个官都“玩丢”了。

  老陈今年55岁,如果在别的单位,不是退了,就是上“挑挑儿”班了。问他为什么还守着法制办这个清水衙门?“我不搞,哪个lsquo;搞rsquo;”?他说的就是这种土话。

  大队长吴为民说:老陈是个“蛮有味”的人,大队搞活动,没有他不热闹;大队搞倡议,没有他不热心;年轻民警生活上的问题,他 “上课”;大队决策有什么不妥,他“上书”( 知政失者在草野);国家、省、市表彰,他“上台”hellip;hellip;

  (津市残联 廖传杰 陈志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