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从五个村、社区的调查,看武陵区残疾人的生存状况

发布时间:2013-04-17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从2013年318日至22日,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武陵区丹洲乡义渡村、芦荻山乡罗家岗村、东郊乡皇经阁社区、城北街道紫桥社区、城东街道东苑社区等五个村、社区就武陵区当前的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5个村、社区共有残疾人家庭264户,占5个村、社区总户数(7463户)的3.54%,有残疾人283人,占5个村、社区总人数(20530人)的1.37%。在283名残疾人中肢体残疾132人,占46.64%;视力残疾48人,占16.96%;精神残疾47人,占16.6.%;智力残疾29人,占10.24%;听力言语残疾17人,占6%;多重残疾10人,占3.53%。具体数字见表1

1:残疾人基本类型情况

村、社区

总户数

残疾人家庭数

占总户数比例

总人数

残疾人总数

占总人口比例

听力

言语

残疾

智力

残疾

视力

残疾

肢体

残疾

精神

残疾

多重

残疾

东苑社区

1930

79

4.09

4967

86

1.73

2

10

15

38

18

3

紫桥社区

4207

66

1.57

11000

73

0.66

5

7

11

35

13

2

皇经阁社区

643

44

6.84

1943

45

2.31

3

4

6

22

6

4

义渡村

463

59

12.74

1758

61

3.46

5

7

15

27

7

0

罗家岗村

220

16

7.27

862

18

2.08

2

1

1

10

3

1

总计

7463

264

3.54

20530

283

1.37

17

29

48

132

47

10

所占比率

6.00

10.24

16.96

46.64

16.60

3.53

注:调查的残疾人数量是以办理了《残疾人证》为标准统计的,实际还存在属于残疾对象(比如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但未办残疾人证,未参与统计的情况,导致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

  二、5个村、社区残疾人当前的生存状况及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针对5个村、社区内办理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来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相对于我区残疾人约30%的办证率来讲,残疾人数量应远远不止当前统计数字,但相关统计数据仍然很具有代表性,能够基本反映出我区残疾人当前的生存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措施基本到位,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残疾人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政策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宽。从调查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全区残疾人家庭的社会保障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基本落实到位。样本点上残疾人40岁以上社保参保率为73.47%,医保参保率为92.93%,低保救助的保障比率达66.43%。残疾人家庭能够享受基本社会保障,减轻了生活及医疗负担,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均对残疾人进行了倾斜。以低保为例,家庭中的1、2级残疾人将划为B类,平均补差标准为350/人,远远高于普通C类对象。同时残疾人还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低保的待遇,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生活困境的认同。类似的,在社保、医保政策中也都对残疾人的参保费用进行减免,处处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和关怀。

  三是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区城市低保每人平均为243元/月,农村低保为101/月,社保最基本的为每人55/月。这些标准相对于残疾人家庭在康复、医疗等方面的额外开支来讲,发挥的保障作用有限,没有体现出残疾人在生理、生活、康复等方面的特殊性。具体情况见表2

2: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

村、社区

社保

医保

低保

城市居民社保

职工社保

新农保

城市居民医保

职工医保

农村合作医疗

城市

低保

城市

三无

农村

低保

农村

五保

东苑社区

14

41

0

44

41

0

43

0

0

0

紫桥社区

29

4

0

56

6

0

46

14

0

0

皇经阁社区

7

1

0

27

1

13

20

0

0

0

义渡村

0

0

58

0

0

58

49

0

6

2

罗家岗村

0

0

15

0

0

16

0

0

3

5

总计

169

262

188

所占比率

73.47(以40岁以上残疾人230人进行计算)

92.93

66.43

注:社保参保中存在一部分年龄偏轻的残疾人未参保的现象。

  2、残疾人生活水平较低,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5个村、社区样本点中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残疾人家庭有188户,占全部的66.43%。同时残疾人家庭的开支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医疗、教育这三项,占全部开支的比例分别为52.55%22.84%13.71%。这些数据说明残疾人家庭普遍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状况还是停留在能够吃饱饭,穿暖衣的阶段,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见表3

3:残疾人收支情况

村、社区

人平家庭收入

(单位:元)

人平家庭开支

(单位:元)

家庭平均收入

家庭人平均年收入

残疾人平均年收入

合计

教育

医疗

住房

日常

其它

东苑社区

19111

9207

10161

18144

1402

3895

504

12138

203

紫桥社区

17846

6625

5965

23401

3840

7721

646

11078

115

皇经阁社区

16083

7216

7440

10291

0

1827

40

8127

297

义渡村

18074

5766

2481

18934

1848

4832

596

8801

2875

罗家岗村

21100

5657

6871

18921

5214

2214

500

6992

4000

全区平均

18442

6894

6583

17938

2460

4097

457

9427

1498

所占比率

13.71

22.84

2.54

52.55

8.35

注:家庭收入中包含了低保金、社保金等保障性收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是生活困难,占44.48%;第二是就医问题,占16.53%;第三是住房问题占13.38%;第四是就业问题,占9.44%,第五是低保问题,占5.90%;第六是托养问题,占4.33%。见表4

4:残疾人主要困难和问题情况

村、社区

生活

困难

托养

服务

医疗

卫生

住房

康复

服务

就业

低保

教育

东苑社区

24

0

10

22

2

6

2

6

紫桥社区

48

1

17

7

1

12

1

2

皇经阁社区

0

7

6

0

1

2

0

0

义渡村

32

1

8

5

2

2

11

0

罗家岗村

9

2

1

0

1

2

1

0

总计

113

11

42

34

7

24

15

8

所占比率

44.48

4.33

16.53

13.38

2.75

9.44

5.90

3.14

  东苑社区的精神二级残疾人肖运跃家的困难情况就非常典型,夫妻两人都已经60多岁,本人患癫痫病,常年靠药物维持,近年来发病越加频繁,不能劳动。丈夫患腰椎下垂,去年因胃U门肿瘤,胃已经切除2/3,医药费用去近2万元,医生告诫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现住沙港廉租房小区,只能靠丈夫平时在外帮人搞点水电安装的零工以及两人每月110元社保金和484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生活开支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方面,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

    3、残疾人就业创业受到多方面制约。

  主要体现为:①残疾人自身在文化程度、身体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②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少,劳动待遇偏低;③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考虑不愿录用残疾人员工;④残疾人创业门槛较高,所需资金、技术、技能和经验等要素成为影响其创业的拦路虎。

5:残疾人生产生活类型情况

村、社区

自食其力型

低保维持型

自强创业型

扶持发展型

家庭供养型

东苑社区

26

40

10

5

5

紫桥社区

31

16

8

1

17

皇经阁社区

23

21

1

0

0

义渡村

2

41

2

2

14

罗家岗村

6

8

2

0

2

总计

88

127

15

8

38

所占比率

31.09

44.52

8.12

2.83

13.42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主要集中在种养植、三轮车营运、小商品销售、五金电器维修、盲人按摩等方面,从业面较窄,行业所能吸收安置的就业人员也有限。紫桥社区的丁志利,今年37岁,原来和母亲、妻子、儿子(14岁,读初一)一家4口,三代人挤在一个11厅的小房里。去年政府为他家解决了一套廉租房。由于自己是肢体残疾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没有其他的就业门路,丁志利只能在滨湖小学旁开了个皮鞋和小家电的维修店,一个月收入七八百块钱,而门面租金就得二百多。由于母亲没有工作,一家的生活和孩子的学费就全靠妻子在外打临工进行贴补,日子过得很坚难。结合我区的残疾人就业实际,象丁志利这种自己有主动就业或者创业愿意还是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找到合适岗位,找准创业项目的残疾人并不多,残疾人就业创业可以讲是难上加难。

    4、“三无”残疾人问题突出,康复医疗扶助越来越难。

我们通常在社会救助中称被救助者“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情况为“三无”,而这种情况放到残疾人群体来看,情况还要严重得多。他们可能无生活自理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够得上是“四无”、“五无”。紫桥社区龚永昌老人今年82岁,老伴杨为君81岁,两老每月退休金只有3000元,大儿子是下岗职工,离异无住房,加上小儿子,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小儿子龚纯志今年53岁,从10多岁起就患精神病,并且相当暴力,老人没法,只好在家中小房间内设置一扇铁门,将小儿子关在里面,发病时连屎尿都不敢进去打扫,恶臭阵阵。象这种家庭一旦父母去世,残疾人失去依靠,就不是纳入“三无”对象,简单低保能解决得了的,关键是治疗、护理的问题,一般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护理能力不足,专业护理机构又费用昂贵,因此,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5、精神残疾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精神残疾人在本次调查中共有47人,占到全部的16.6%。在调查中我们走进紫桥社区精神残疾人陈辉家中,发现家里的窗户都用塑料纸蒙住,开始还以为是出于避光的考虑,一打听才知道全是陈辉发病时砸烂的,家中的家具、门窗、厕所等处无不留下这位23岁年青人的暴力痕迹。谈起陈辉,今年82岁的奶奶忧心冲冲,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离异)智力不好,只能做零散事情糊口,孙子患病整日疯癫不说,去年住院2次就花去3万多元。今年又接近了陈辉发病的时节,对于这个仅靠奶奶1400/月养老金的3口之家来说,老人显得无可奈何。周边的邻里同情之余也唯恐避之不及。由此可见,精神残疾相较其它其残疾类型具有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反复发作和社会恐慌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6、老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突出。

  义渡村的龙占高,今年61岁,原来还在工地做副工,一天能挣130/天,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去年12月因为中风,致其左侧上下肢行动不便,失去了劳动能力,每月还要3000元的医药费进行巩固治疗。现在龙占高最担心的就是日后肢体的康复问题,孩子还未成家,家里负担还重,自己现在又是个“药罐子”,连洗脸吃饭都需要人照顾,俨然成了家中的包袱。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空巢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老龄人与残疾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转化的通道,老龄人因年龄较大,身体脏器老化、病变,容易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耳聋、中风、瘫痪等疾病,治疗或康复不到位,就形成向残疾人的转移。我区5个样本点反映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为35%,其反映出的康复需求问题也十分集中。我区已成功创建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能够保证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的筛查和手术治疗。但在中风偏瘫的残疾人这块,因为其出院后本身行动不便,又居住分散,不便于开展集中的社区康复服务,而肌体功能训练的康复器械又较昂贵,不能普遍配发到户,这就导致这部分中风偏瘫的老龄残疾人只能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行走训练,影响了康复效果。

6:残疾人年龄分布情况

村、社区

70岁以上

60-69

50-59

40-49

16-40

16岁以下

东苑社区

13

13

23

19

15

3

紫桥社区

6

10

23

15

19

0

皇经阁社区

12

10

9

8

6

0

义渡村

15

14

14

9

8

1

罗家岗村

1

5

5

6

1

0

总计

47

52

74

57

49

4

所占比率

16.60

18.37

26.14

20.14

17.31

1.41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及建议

  1、要提高认识,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

一要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力度。要确保收得上来,用在实处,残疾人受益。二要以项目带动工作,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区残联今年将以省残联开展的阳光家园托养项目和连千村帮万户扶贫工程等项目为抓手,加大争资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要加大财政投入。残疾人工作本身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却十分显著,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因此政府要大力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资金投入,确保我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广泛宣传,多方面筹措资金。要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形式,宣传残疾人事业,宣扬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精神,吸引更多社会爱心汇聚残疾人事业。五要整合资源,多为残疾人办实事。继续深入落实《常德市残疾人扶助办法》,加大救助、社保、医保等政策对残疾人的倾斜力度,并将区内的市康复医院、市七医院、爱尔眼科及社区医疗、养老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

    2、要形成扶植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合力。

①要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要让残疾人学得会、用得上。②要加大对残疾人创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开发有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同时适应市场规律,规避经营风险。③要联合工信、人社等部门向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全民创业基金和财政贴息贷款。④要想方设法开发公益性岗位,多安排残疾人就业。⑤要结合税收减免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等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行政、企事业单位多吸收招募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益。

  3、要完善托养体系,切实为残疾人家庭减负。

要建立以残疾人居家托养为主体;智力残疾儿童日间托管中心(我区已建成体育东路社区“东城阳光家园”,富强社区“西城阳光家园”在建)和就业年龄段内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南坪残疾人托养中心)为补充;公办福利院、敬老院进行托底的残疾人托养体系,切实维护残疾人最基本的生存权,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4、社区康复服务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一要合理区分社区康复对象。要将专业康复机构与社区康复机构有机结合,既互为补充,又要各有侧重。对精神、智力等康复需求要与专业机构进行对接;对中风偏瘫这种能够在社区和家庭开展的康复项目要让社区康复机构提供服务。二要对全区社区康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分布合理,防止闲置浪费。三要积极探索肢体残疾人康复器械租赁服务,实现康复器械的良性流转。

    5、要充分发挥基层残联组织作用。

村、社区残协是政府与残疾人之间的纽带。要加强对村、社区残协主席和残疾人专职委员政策法规、优惠政策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参与到村、社区的救助评议等事务中来,为残疾人说话,帮残疾人撑腰。(武陵区残联 苏治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