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半部字典一作家——小记津市土家族残疾作家黄大元

发布时间:2013-05-20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年,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其肱股之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在津市新洲镇,有个残疾青年,“半部字典打天下”。

  此人黄大元,1973年生,该镇黄林堰村11(原草鞋铺村1)组人。3岁时,双手不慎被烧成3级肢残。由于翻书,握笔有些“那个”,到了上学的年龄,各学校对他是“奶奶不疼,姑姑不爱”。挨挨擦擦好容易“读”了三年书时,因家里兄弟姐妹5个,住的“风吹桌椅动,雨漏床头响);吃的“一吹一个泡,一喝一条漕(菜粥)”,小黄“毕业“了,取得个“小学中专”的学历。

  那时候,《少林寺》热席卷全国,后,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渐起,黄大元成了金、梁等人的“粉丝”。长字念一截,短字念一边,让黄大元“读书”比挑三百斤的胆子上坡还为难。

  无巧不成书:一回,黄大元在一农户渣坑里捡到一本没了皮(无封面、扉页、索引、封底、缺页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的脏兮兮、臭哄哄的字典!

  黄大元的前半生,与这本字典pk上了mdash;mdash;

  放牛,就骑在牛背上读;在家;如偷得半日闲,就用小棍在地上抄。没有纸,就用“六六粉”袋子(一种皮纸);没有笔,就用火屎(乔木烧饭后类似木炭的东西)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不知何时,他又觅得一个“文革”时装mdash;mdash;“红宝书”的口袋,于是乎背在身上不离须臾,不少本是文盲的七姑八嫂常叫他黄“半头”(乡村土话,意为傻子)。“半头”就半头,黄大元对这本字典的依赖,不亚于沙漠里的人之于骆驼。

  千禧之年,黄大元到湘西吉首打工,他虽为土家族,但人家也见过他的“凤爪”,及喜欢翻字典写写画画“假斯文”,起初硬是不要这个少数民族“兄弟”。

  挑砖搬瓦了一阵,2005年黄大元孔雀东南飞,来到了广州丰田汽车公司高就。无论到哪里,他都没忘带上他的“白宝书”

  有了工资,有了买书的实力。20多年来,黄大元以字典为舟,已从识文断字到腹有诗书。

  厚积薄发:2008年,黄大元牛刀初试,写下了新体诗《打工》mdash;mdash;

  从偏僻的穷山沟,

  迁徙梦想,

  和千万人共用一个mdash;mdash;

  心碎的名字。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崴伤了脚板

  水泥路也踩不出脚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在《广州文艺》发表处女作。得润笔50元,黄大元用于给他心爱的字典穿衣戴帽。

  后,其在《江门文艺》、《打工文学》、《大鹏湾杂志》、《外乡人》、《香雪》、《广州丰田》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十篇。广州梦岗区作家协会,广州小小说协会均吸纳了这个“外乡人”;梦岗区还聘其为理事。

  日暮乡关何处是,珠江烟波使人愁。黄大元蒙生去意。同公司一个叫丁秀群的四川妹子注意到了他,跟他一起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洞庭湖滨。他来了诗兴: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这个冬天,

  不经意与你邂逅。

  你躲在这寒分冷雨里,

  羞羞答答欲语还羞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种豆南山下,草稠豆苗稀。黄大元可不能完全过这种生活。他与妻子小丁拿出8万积蓄,开始养兔,合以卖出4000多只。养兔最棘手的是兔粪,奇臭无比。别人弃之不及,但文人有文人的搞法,黄大元用它来种蘑菇,变废为宝,年利5万。

  近日,黄大元发来养兔、种菇的诗歌: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爱上玉兔,

  如行走在蟾宫。

  妻红袖添香,

  那是桂树下的嫦娥?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

  兔粪,别人嫌它臭,

  我却觉着香,

  有机蘑菇mdash;mdash;绿色蔬菜,

  香味儿正浓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津市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