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用巧手打造快乐生活——记武陵区西城阳光家园教师刘强

发布时间:2013-07-08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学们,昨天老师教你们扎千纸鹤、兔子,今天老师再教你们用手工串珠做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你们可要跟老师认真学啊hellip;hellip;”6月3日,坐落在三岔路街道富强社区的“西城阳光家园”内,学员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习手工技能,老师刘强则一遍又一遍细心教授他们。
  别看刘强个头小,年纪也不大,今年才24岁,却在手工制作方面有着多年丰富经验。性格开朗的她从小喜欢读书,热爱生活。读小学时,折纸艺术开始在我市兴起,刘强便买来一张张方形纸张,跟着图解说明学习扎千纸鹤,当她把承载着人们祝愿的千纸鹤送给朋友时,朋友们无不称赞这位小妮子心灵手巧,讨人喜欢。
  读初中时,刘强喜欢上了十字绣。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都见她一丝不苟地穿针引线,把图案绣得栩栩如生。记者问其为何喜欢十字绣这门工艺,她笑着说,绣出来的作品不仅漂亮,最重要的是,制作过程中需要细心与耐心,能陶冶人的情操。
  刘强介绍,绣十字绣最麻烦的不是穿针引线,而是纫针的过程。有时因为眼睛疲劳导致眼花了,一手举着线,却半天纫不上针,会让她非常着急。然而,刘强明白“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她就利用周末时间,当其他同学玩耍时,她则沉下心来,独自在家拿起针线,让彩色针线在她手上翻飞。于是,四季风景、时令水果、喜庆饰品等各种作品在她精致的巧手上完美出炉。
  “有一次,当我把绣着一箭穿心图案的十字绣送给同学杨艳英做生日礼物时,她高兴的不得了。在我的带领下,她逛街、上网玩游戏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这种易于脑力的兴趣爱好。”回忆起儿时的那些事儿,刘强至今历历在目。
  2013年5月17日,武陵区西城阳光家园正式开园,这是市、区残联和三岔路街道联手打造的一家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旨在为武陵区范围内的残疾人提供托管教育、康复训练等服务,对象为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等,目前已有30多名残疾人入园。
  “阳光家园是一项慈善事业,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这的工作人员有爱心、善心、耐心、责任心。家园既为残疾人提供温馨服务,也给残疾人提供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阳光服务的理念。”富强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小红向记者介绍。于是,该社区特意把有着手工制作特长的刘强从长庚路社区调过来,让其担任以教授残疾学员手工技能为主的实训老师。
  深感原先储备的手工知识较为单薄,刘强主动向社区申请前往武陵区东城阳光家园,向汤老师学习时下流行的手工串珠。因为有基础,加上接受能力快,刘强仅花了2个小时就基本掌握该技能。
  5月20日,第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串珠课在阳光家园开展。刘老师从基础讲起,深入浅出地为学员讲解制作的方法和要领,学员拿着老师发的线和彩珠,一边安静听,一边跟着学。
  “先串4粒红珠子,接下来串一粒绕到中间来,再看摆在你们面前的实物,跟着实物串珠子hellip;hellip;”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一颗颗小小的珠子被编结起来,摇身变成美丽的工艺品。一堂课结束了,虽然学员们并没学会,但依然很开心。
  “这些学员都是残疾人,制作手工艺品困难。我带着耐心和爱心去教学,不管他们能否学会,都是一次技能上的学习与提升,从而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采访最后,刘老师的这番话,让记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儿歌歌词:“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hellip;hellip;”(武陵区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