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灵泉有个蹇常清
(一)
在津市灵泉镇,每当人们说起一个喜欢做好事的残疾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好人,好人。他就是五泉村8组残疾青年蹇常清mdash;mdash;
20多年来,灵泉多个残疾人在他这儿剃头,他从不收钱。汶川大地震,他捐款500元;镇中心小学改造,他独“包”了衙门;去年底邻里煤气中毒,至今未好,他无偿捐了3000元,并每月补100元生活费;今年灵泉龙山周承程液化汽烧伤又捐了500元;龙山村姜辅稳,27年来照料瘫痪在床“活死人”妻子黄道秀,蹇老板给姜每季度颁“蹇氏慈善奖”hellip;hellip;
(二)
蹇常清生下来时,胖墩墩、粉嘟嘟。“ 百日”前后,公社、生产队组织小伢儿防疫,吃一种锥体形的“宝塔糖”。实为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就是我们常说的预防小伢儿成为跛子。当时,灵泉公社是防疫的“红花公社”,不少社、镇前来取经mdash;mdash; 一半糖丸被“俺这里自在怪,是不出瘸子的”公社拱手送人。
蹇常清不曾吃到。母亲呐着闷:俺伢儿不会出么的事吧?mdash;mdash;一语成譏 mdash;mdash;蹇常清落得个“人上阶檐磴,脑壳先出门。装香开柜门,磕头搭板凳”mdash;mdash;终身腿障。
(三)
小蹇自嘲“出身望族”mdash;mdash;《三国演义》开篇“十常仕乱政”中,即有蹇姓人蹇硕mdash;mdash;聪明有种。但,那时大学不收残疾人,蹇常清说:“我只读了lsquo;0.5个rsquo;高一”。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1991年,被学校拒之门外的蹇常清学起了理发。三个月开店,因“进门乌头雷公,出门白面书生”,小店风生水起。
(四)
未几,蹇常清被国营津市市猪鬃厂相中,成了顶呱呱的工人阶级。花无百日红,1999年,虽是津市“一城六支柱”之一的猪鬃厂关门倒灶。树倒猢狲散:20岁的大蹇东摇西晃,前俯后跷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建筑步发达国家之韵,一支独秀。奈何侍候蹇常清的是睡在厕所,管事不管钱(无工资)!混个肚儿圆。
两年后,小蹇从工地收手,到一些小猪鬃厂打工。多少有了些积蓄。
他乡的路太硬,踩不出足迹。千禧年,蹇常清船破又遇打头风,父亲到了咽喉癌晚期,只得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办起了杂货店。
(五)
在和乡亲们蛋换盐。破烂变现钱的往来中,小蹇发现农村办白喜事成了个天大的难题mdash;mdash;张家台、沈家台,人死无人埋hellip;hellip;
2002年,蹇老板置了冰棺、宴棚、桌椅(20套),龙杠、板车、凤冠hellip;hellip;成了江西某鞭炮厂的经销商hellip;hellip;
(六)
因为是老牌高中肄业,又爱学习,常也念些“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hellip;hellip;”之类,充当风水先生,替人把亡者进驻“人生后花园”办圆泛。
另外,蹇常清办有可容纳数十人的宾馆。今年7月又与他人合作办起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现已安排15名残疾人在此就业hellip;hellip;(津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