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让残疾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梦

发布时间:2013-11-08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自强不息谱写人生凯歌,身残志坚奏响生命强音。9月21日,石门县残联副理事长于正银参加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凯旋归来。作为常德市唯一的代表和“六代会”选举会议的监票人,于正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也是石门残联工作者的骄傲,更是全县残疾人的骄傲hellip;hellip;谈到“六代会”和石门的残疾人工作,他讲了下面几句话:石门的残疾人“过日子”难;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让残疾人都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的梦。
  石门残疾人过日子有“五难”
  自从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在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残疾人事业从创业之初走到了蓬勃发展的今天:残疾人生存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社会参与明显增强,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残疾人事业已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成就的一个突出亮点。
  石门县有5.38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3.89万,城镇残疾人1.49万;关联15.3万家庭人口,平均每4.5个家庭就生活着一个残疾人。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来衡量,石门的残疾人“过日子”,主要有“五难”:一是脱贫难。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五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三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雁池乡大路口村有一对智力残疾兄妹,和他们78岁的母亲生活,兄妹俩全靠老母亲照料,一家三口生活完全靠低保来维持,房子是60年代的土砖房,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电视、电话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对他们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温饱问题都难解决,就谈不上治病了。像他们这样的许多残疾人,遇上疾病就只能小病忍、大病熬,小病拖成大病,轻病熬成重病,最终越拖越苦,造成交叉性恶性循环,有的甚至被病魔拖得倾家荡产。二是住房改善难。不少残疾人大都居住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旧土坯房里,“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决了近10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三是就学难。据初步统计,我县现有6-15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225名。在校残疾儿童仅108人。按要求: 30万人口以上县、市要有一所设施完善、符合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特殊教育学校,而我县近70万人口,未设一所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辍学率近40%;按要求对接受高中以上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子女,由学校减免不低于30%的学杂费。而实际上不仅残疾学生的减免没有真正到位,而且受歧视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残疾人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的精神贫困,又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四是重度残疾人家庭供养难。据调查,我县成年重度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中,约有七成完全依靠家庭供养。实际上,供养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的农村家庭,在原本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既要供养其生活、扶持其起居,甚至承担其治病和康复的大量费用,长期下去,壮的拖垮了,富的拖穷了,抵御风险能力越来越脆弱,直至家庭整体生活水平大大低于普遍农户家庭。五是就业难。我县在就业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中,城镇残疾人就业的只占37.8%、农村只有52.2%。
  残疾人联合会 ,是残疾人的“娘家”
  石门县残疾人联合会于1991年成立,几代残疾人工作者恪守 “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使残联真正成了残疾人最可亲近的地方;成了他们可以倾诉内心、可以得到鼓励和帮助的地方;残疾人工作者成了他们的朋友、他们的亲人。2001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我县被省政府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称号;2006年度,石门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被国家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县残联还连续12年被评为常德市残疾人工作红旗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靠“娘家人”扶持而走出困境的残疾人。
  龙凤园艺场一级残疾人覃事培的爱人邓元珍,逢人便说残联就是她丈夫的“娘家人”,丈夫瘫痪十多年,是县残联主动帮他办残疾证,是残联主动帮他家申请低保,家里有困难是县残联给了他们帮助和温暖。这也是近些年来,石门县许多残疾人的共识,通过各级残疾人组织的日益完善和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觉得自己离“娘家人”越来越近。
  19岁的重度智障女青年肖李,进入县残联“阳光家园”两年后,不仅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还开口喊妈妈、奶奶了。奶奶激动万分:“真的感谢残联!这辈子没想过孙女能喊我!”据了解,该园建于2010年4月,主要向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文体活动、技能训练等服务,成为残疾人工作的一大亮点。
  为了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县残联一班人狠抓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区、农林场、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残联或残协,并基本做到了“五有三公示”:即有办公场所、有班子、有牌子、有章子、有工作规划;将残联(残协)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残疾人基础数据,为残疾人服务项目、措施进行公示。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残疾人队伍的稳定,各盲人协会、助残协会、聋哑协会时刻深入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的呼声,及时把国家的优惠政策传达给残疾人,增强了残疾人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要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实施残疾人教育,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此,县残联一班人狠抓了残疾学生助学工作,近5年,通过各种途径共救助残疾学生939人次,救助资金共计达100多万元,使我县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比上年增加了10%。去年下学期,石门一中、二中等普高共招收残疾学生39名,湘北职专不但招收了应届残疾学生,还招收了2名往届残疾青年。为更好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去年,县残联设立了维权股,使我县的残疾人维权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让残疾人都过上“好日子”mdash;mdash;我们的梦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给残疾人带来希望和未来,也给社会带来温暖和大爱。展望未来,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们唯有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我们要竭尽全力实现“六代会”提出的目标: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总体协调发展;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组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为残疾人创造友爱和谐的人文环境。
  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完善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要优先解决5.3万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康复护理等保障。积极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发展托养服务和残疾人养老服务;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消除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权利;推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扶持发展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行业和产业。
  其次,加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合发展。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在最佳康复期得到有效的救治。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以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让知识照亮残疾人的未来。
  第三,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平等权益,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爱护和保护;加强普法宣传,消除基于残疾的歧视,在全社会树立起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帮助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更多的社区和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做好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和服务,为残疾人参与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积极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开展残疾人体质测评。
  第四,加强农村和社区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加强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要向偏远困难乡镇倾斜,努力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让全县各地的残疾人逐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搭建社区残疾人服务平台,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能力,让城乡社区真正成为残疾人的温馨家园。
  第五,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及时掌握动态基础信息,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扎实的数据支撑,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残疾人工作机制。
  第六,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群众,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永远保持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把梦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动力。有了追求,有了动力,我们就会振奋精神、意气风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邪,昂首阔步,追求卓越,走向未来。
  石门残联全体工作人员也正在用真心、爱心点燃一个又一个残疾人的梦想,照亮一个又一个残疾人的幸福生活,让广大残疾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石门县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