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80后潇洒小伙,一根竹子,十分生机

发布时间:2013-12-13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初见戴文杰,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其貌不扬。可举手投足间,却洋溢着活力朝气。作为一个80年代出生的人,在三十而立之时能造福一方人,为一方土地的人带去无尽的可能和希望,他是何其地潇洒,可谁能想到他自身却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士。
  一份胆量 初出茅庐
  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7岁时,发生了一次意外造成了他左手关节脱节,导致左手终生残疾,而这却更塑就了他坚毅的品格。1997年,17岁的戴文杰一无所有,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独身前往广州东莞。刚开始时,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去到鞋厂打工,重复流水线作业。初出茅庐的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会就问,不懂就学。在别人喊累的时候,他咬着牙坚持;在别人叫苦的时候,他忍着泪坚挺;左手的残疾更是让他的工作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然而困境没有打败他,他不服输,加倍努力,在鞋厂工作的三年间,很快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流水作业员成长为车间的管理经理,月薪达4000多元。
  一颗孝心 毅然回家
  在东莞的工作渐入正轨时,远在家乡的父母却是他心头最放不下的牵挂。几年来在外工作攒的钱除了少部分自己用,大部分全数寄回家中,为家中父母减轻负担。2003年,戴文杰怀着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和一份对家的责任,毅然选择放弃在东莞报酬丰厚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照顾和陪伴家人。因会驾驶,回乡后他开起了货车,从事湖北和广州之间的长途货物运输。虽然有时候也要出差几天,但是比起常年在外地工作,还是能更直接、更贴心地照顾父母。
  一个梦想 白手起家
  在广州打工的日子,他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也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进步,可每每想到家乡的农民靠着卖粗糙而廉价的竹子来维持生计,还处于生产链上的最底层时,他就迫切想回到家乡,帮助家乡人民,改变家乡现状。这个梦想,一直在他心中。在做货车运输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戴文杰开始播种他的梦想,和他叔叔在芦花潭乡废弃的兴隆岗村部上建起文杰竹业加工厂。刚开始由于资金短缺、设备落后、人员有限,工厂只能生产加工工序少的竹筷、竹胶板,但这至少改善了家乡人民靠卖附加值低、价格低廉的原竹赚钱的现状。他一直坚持将家乡大部分的竹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入加工厂,在自家门前实现竹子增值,用家乡人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不断地努力,文杰竹业加工厂的规模在创厂后一年已经初具规模,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可这时,他心中藏着的一把火却越烧越大,他说:他是在大山深处的孩子,是家乡滋养了他,他要回到生长的向阳村来回报村里。于是,2007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加工厂迁入向阳村。通过他持之不懈的努力,在向阳村新建的文杰竹业加工厂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和齐全,人员更多。到2011年,加工厂的年产值已达600万元,生产的竹筷80%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而加工厂的工人已达40多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本村人。竹业加工厂实行的是按件计工,多劳多得,而戴文杰为感念家乡,帮助家乡人都富起来,将工人的工资标准提高,保证每个在加工厂的工人,只要肯做、勤劳,人均工资在3000-4000元以上。他为40多名家乡人解决了就业难题,带动了家乡竹业的兴盛,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家在向阳村马王溪的黄国祥在加工厂工作,他感激地说,别看戴老板年纪轻轻,作为领导是没得说,对我们工人也是十分照顾,这么高的工资,这么好的工作,上哪找啊!
  一根竹子 十分生机
  文杰竹业加工厂能有今日之规模,都是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而对于发展,戴文杰心中怀有更大的梦想。2012年,芦花潭乡政府组织全乡的竹业加工企业到湖北去考察,学习大规模竹业企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戴文杰在两天的考察期间大开眼界、备受鼓舞。深思熟虑后,他意识到自己加工厂的产品太单一了,还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竹子的优势,还可以深挖竹业加工产品。在综合考虑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瓶颈之后,他决定开发天然环保竹炭项目。竹炭的用途广,可取暖、防潮和吸异味,前景广,利润空间大,而原材料仅是将生产竹筷剩下的下脚料再利用,变废为宝。随后他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从征用土地到扩建厂地,再到引进竹炭生产线设备,忙得不亦乐乎。经过5个多月的忙碌,新建的竹炭厂房于2013年8月份投入使用,投资近千万元,新增10多名就业人员。目前,生产出来的竹炭供不应求,根本不愁销处,很多商家也纷纷投来了橄榄枝。预计未来竹炭厂可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80后小老板戴文杰常说:“给我一根竹子,我将还家乡十分生机!”他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带着满腔的热情,用小小的竹子点燃起了家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无尽希望。
  凭着一份胆量、一颗孝心和一个梦想,他毅然回乡、白手起家,让竹子活起来了,让家乡人民富起来了。正是戴文杰这份热爱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这个身残志不残的80后小伙展现了自我,活出了潇洒,诠释了杰出!(桃源县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