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关于县级残联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30 信息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县级残联做残疾人工作,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和显示度。要切实把握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努力为残疾人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受惠的实事,给残疾人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一、兜住生活底线,落实残疾人基本福利保障制度
  围绕残疾人特别是贫困和重度残疾人享受生活托底补短的基本民生保障目标,从解决基本生活负担问题入手,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普惠加特惠的扶助政策,力争实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当前,重点建立健全四项残疾人基本民生兜底福利保障制度:一是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到应补尽补,不漏不错,并适时提高补贴标准;二是落实农村残疾人享受新农合缴费优惠政策,力争个人缴费全部由政府出资买单;三是建立贫困残疾人救助制度,对家庭贫困残疾人给予生活救助补贴,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及贫困残疾学生就读给予资助;四是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残疾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让残疾孩子能够在最佳康复期得到适宜康复,最大限度恢复和补偿功能。
  二、加快小康进程,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
  首先,加快扶贫脱贫步伐。穷和残紧密相联。据统计,我县残疾人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全县人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贫困残疾人占到持证残疾人总数的一半以上。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重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同时,鼓励全社会通过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困。
  其次,推动支持性就业。残疾人是就业困难群体。要依法落实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鼓励用人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设置照顾性残疾人就业岗位,优先招录和安置残疾人,提升残疾人就业率。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性就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洽谈会。抓好残疾人就业前、创业中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再次,支持残疾人创业。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残疾人创业项目。争取相关部门在有关项目中优先安排资金扶持残疾人创业项目,并在生产、经营、税费、场地、技术、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残疾人自立自强创业的典型,大力宣传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服务
  第一、重视预防性服务。要将残疾以后的功能补偿前移到预防行动和抢救性康复,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相衔接的残疾预防模式。突出出生缺陷致残、疾病致残、环境污染致残、药物致残、工伤致残、交通事故致残的早干预、早发现,并把握康复最佳时机,尽量降低致残率。
  第二、发展社会化服务。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启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残疾人公共服务。提倡和支持社会力量承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提高社会机构和民间资本在残疾人托养、康复、辅助器具、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份额。按照“政府推动、残联管理、项目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将社会力量培养成为服务残疾人的重要力量,发展和壮大残疾人服务产业。
  第三,实施个性化服务。残疾人群体的状况是多样的,他们的残疾类型、经济状况、康复和就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要在康复、辅具、无障碍建设、法律救助、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残疾人不同的服务需求,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质量。积极探索和开展社区服务、上门服务、家庭服务等贴身服务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
  第四,加快现代化服务。利用电子网络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建立融康复、就业、培训、维权等内容的综合性残疾人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提高现代化服务水平。(桃源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文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