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助学托起贫困家庭的希望(帮联日记一则)
今天上午,我专程到县一中看望贫困家庭学生、高一新生彭昌浩。
昌浩的家住在我县西北山区的钟家铺乡陈家塔村彭家组,父亲彭桃璋是肢体二级残疾人,母亲陈菊姣去年患上乳腺癌,治病花费10多万元,夫妻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4亩水田旱地以每年700元的价格租给别人耕种。这个靠低保费维持生活的贫困户成了今年我的帮联对象。
我先后5次走访这一家3口,送去慰问金1100元,传授相关的身体康复知识,还将他家列入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对象,投入资金近7000元,改造了厕所,扩宽了门洞,安装了防滑地面,为其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可我所做的“输血”工作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作用,要想帮助这个贫困家庭翻身,还得从长计议。我打算从帮助培养他家的孩子入手,培育希望的种子。
昌浩今年考入一中之前在钟家铺乡中学杜坪分校读初三,学业成绩并不很突出,学习态度也一般,当初的升学目标是考入普通高中。我两次到杜坪分校看望昌浩,引导他用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优异成绩给予父母以精神支持与生活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鼓励他挖掘潜力,冲刺示范高中。我托付班主任李老师给他在思想上、学习上加点“小灶”。他果然不负期望,考取了省示范高中桃源一中。
今天,我利用课间10分钟,到1505班把昌浩叫到了教室隔壁的一间小屋里,询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之前我与班主任夏老师进行了沟通)。昌浩表示适应了新环境,准备在开学的第一次月考中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我对他学习有志气有目标给予了称赞,希望他把握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至于月考成绩,我建议他定位在不低于全班前30名、争取进入前20名,这个目标比昌浩自己定的低了许多。我觉得进入一中的学生都是全县同龄孩子中学习的佼佼者,成绩不相上下。目标定高了,实现难度就大一些,万一实现不了,反而打击信心,穷孩子不能穷信心啊。我抚摸着昌浩单薄的身子,叮嘱他要注意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告别时再次给了他300元生活费。
像昌浩这样因残因病致贫的家庭,不仅需要物资上的扶持,而且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帮助贫困家庭培养好孩子,就是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脱贫的信心,让他们带着美好的希望走向幸福的明天。我将关注着昌浩,助他成长。(桃源县残联理事长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