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的背后—桃源县残联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活动侧记
“感谢县残联领导同志时时刻刻与我们打成一片,心连心,使我们盲人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困难都能感受到残联组织的爱心与温暖……”。
最近,一封代表全县盲人心声的感谢信由县盲人协会主席燕顺清代为转交给县残联,感谢信背后的爱心助残故事也迅速在县直机关单位被传为佳话,成为桃源县率先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桃源县残联不忘初心,狠抓服务型机关建设,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将文明创建活动有效融入“五项助残工程”。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将文明创建融入“康复助残”工程。先后开展“关注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阳光行动”、“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2016年已选送52名符合康复条件的0—7岁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和残儿家长满意率均达到100%;筛查白内障疑似患者1100多名,完成免费手术232例;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283名、住院救助15名;开展聋儿语训11名,培训残儿家长11名、康复人员和协调员80名;为残疾儿童配备矫形26例,假肢装配44例,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100余件。
二是突出“造血”“活血”,将文明创建融入“就业助残”工程。为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满足残疾人“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的现实需求,县残联今年先后扶持农村残疾人小额扶贫项目25个、自主创业项目29个,申报盲人按摩机构项目2个。组织192名残疾人在县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四通电脑学校、龙行天下鞋业公司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近百名残疾人参加全县企业就业招聘会,
三是突出“强基固本”,将文明创建融入“教育助残”工程。为减少残疾人贫困,提高综合素质,县残联建立了扶残助学长效机制,今年共资助残疾大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11名,资助残疾高中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高中生48名。其中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每人联系了1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和1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对每一个贫困户给予产业发展扶助金2000元,学生资助1000元,每户走访5次以上。
四是突出“服务创新”,将文明创建融入“维权助残”工程。注重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利,先后推荐残疾人或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名人选11名,乡村撤并后的27个乡镇残联、412个村居残协机构人员全部配备到位;重视信访维稳,推行理事长接待日制度,做到“有访必结,有访必处,有访必复”,今年接待残疾人来访114人次,来信6件,法律援助残疾人案件32件,无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五是突出“政策落地”,将文明创建融入“惠民助残”工程。认真落实惠残政策,全面实施残疾人“四项补贴”,今年已为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50万元,为6400名残疾人发放困难补贴281万元,为1.55万名农村残疾人给予新农合补贴63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竣工30户、在建20户,扶助居家托养残疾人200人、集中托养26人。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615万元,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残保金征缴标准。
据悉,由于开展“五项助残工程”,桃源县残疾人事业和县残联机关单位的文明程度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连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并先后荣获“省级残疾人法律救助明星工作站”、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