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友好”底色,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明天
近年来,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秉持“托养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助残,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搭建党性锤炼、志愿服务、社会融合平台,擦亮“友好”底色,不断提升托养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做法是:
一、向“友好”的要求对标看齐
(一)高度重视,高位发力。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要求全县上下统一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沈晓明书记对残疾人“最为友好,最好友善”的要求。2023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 《石门县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方案(2023-2025)》,就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工作明确了相关单位职责和建设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对标看齐、有章可循。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正是我县全力推进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二)高频调度,合力推进。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筹建石门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多次开会调度,通过《石门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22年第7次),调配原二都派出所土地及房屋用于残疾人托养服务场所。组织财政、住建、消防、财政等部门多次协商、现场调度,各部门统一认识、协同配合、履职尽责,为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维修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高效组织,保障得力。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由县政府投资460万余元建设而成,由县残联负责运营的公办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总面积3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为保障中心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专题研究,县财政根据《石门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23年第12次)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30万元用于中心日常运行,为中心的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二、让“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以“友好”为基础抓设施建设。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在建设之初,广泛征求住建、消防、街道多方意见,以无障碍标准化为目标,中心基础设施从设计到施工全部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湖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等标准进行建设,中心全方位建设无障碍设施,主要出入口均进行坡化处理,配备一部无障碍电梯,科学设置了低位服务设施,铺设PVC塑胶地板、不锈钢盲道,室内阳角安装海绵防撞条,走廊安装防攀爬护栏等,避免残疾人发生磕碰损伤,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为入托残疾人打造了便利、舒心的托养环境。
(二)以“友好”为标准抓托养服务。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以“友好”为标准,秉持阳光、快乐、融合的服务理念,遵循托养内容全面化、康复训练个性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的服务要求,着力打造集医、教、养融合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设生活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康复室、手工制作室及多功能培训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庇护性劳动、辅助性就业、职场援助等业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护理、康复理疗、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庇护性劳动、辅助性就业和文体活动等服务。
(三)以“友好”为目标抓进位创建。石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自2023年初由石门县残联负责运营以来,抓实托养服务中心党建基地和机构评级建设,全力推进“五个一党建活动”,即重温一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体验一次残疾人的生活;与残疾人进行一次互动;听一节残疾人先进典型微宣讲;讲一堂关于残疾人的微党课。2023年被常德市残工委评为“党建基地”;2023年被市残联评为“湖南省残疾人托养AAA级服务机构”。
三、用“友好”的行动彰显态度
(一)上级关怀,彰显“友好”的力度。省市县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省残联、市人大等多名省市领导先后到托养中心调研,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中心的建设发展把脉定向,指导我们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融合互助,彰显“友好”的温度。位于中心东侧的县红十字会医院每年组织专业医生到中心为残疾人体检,医院心理卫生科医生在中心免费兼职,开展心理辅导和康复训练,并建立“一人一档”,定期进行跟踪回访。为了能够让残疾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位于中心西侧的宝峰中心学校主动放弃776平米的土地,让50名托养学员有了更多的活动场地,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间活动内容。中心所处的宝峰街道曹家棚社区,经常性在中心周边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积极维护中心工作秩序,为中心营造良好运营环境。
(三)社会助残,彰显“友好”的广度。社会各界助残扶残的氛围非常浓厚,先后有广东狮子会、葛洲坝易普力二化石门分公司、县人民医院、县红十字会医院、师路培训等几十家单位和企业的党员、志愿者在中心开展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身体力行参与助残服务。今年元月广东狮子会来中心开展“开年行善·汇聚大爱”活动网络点击量达到22万人次,社会各界每年募集助残资金超过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