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常德市残疾人工作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务和保障。综合2015年度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及实际情况,公报如下:
一、康复
2015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提升,康复工作以围绕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以突破残疾儿童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为重点,加快康复机构建设,并以康复机构为依托,认真实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全面推进社区康复。
截止到2015年底,在全市9个县(市、区)653个社区村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已建成248个社区康复站,有1908名社区康复协调员,本年度新增社区康复协调员201名。到2015年底全市共建立18所家长学校,已登记家长学员1196名,增强了社区康复力量。
2015年共为165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273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296名。对3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全市共建立听力语言康复机构4个,收训聋儿41名;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147名;开展各级各类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训专业人员17人。
全市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1个,培训各级各类肢体残疾康复专业人员162人次;共为21名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对35名脑瘫儿童实施国家康复救助项目,资助12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全市建立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5个,共为790名智力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320名智力残疾儿童得到了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救助, 470名智力残疾儿童得到地方救助项目救助。
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总人口6225905人,8004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接受救助。现有各级精神病康复机构9个,救助精神病人2740名。建立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1个,71名孤独症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2015年,全市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机构10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建成了市、县两级辅助器具配发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7135件,其中装配假肢240例、矫形器48例,验配助视器273件,其他辅助器具6574余件。
二、教育
2015年,残疾人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保障。实施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学前残疾儿童40名。全市开设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班)1个。共有20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有就学愿望的适龄残疾儿童已全部就学。
三、就业
残疾人就业稳步增长。2015年,城镇新增89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240人,按比例就业110人,个体及其他形式灵活就业31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35人,辅助性就业95人。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445万,11.50万名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9.1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12个, 442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2015年度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人员135名,全市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达到58个,盲人医疗按摩机构1个。
四、扶贫开发
2015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深化,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312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1140人次。
残疾人扶贫基地达到17个,安置308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540名残疾人。
对52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投入危房改造资金350余万元,547名残疾人受益。
五、社会保障
2015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已有10.01万城乡残疾居民参保。60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1.82万重度残疾人,其中1.82万得到了政府全额代缴的扶助,有0.99万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3.41万人。
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人数2.45万人。城镇2.11万和农村6.51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镇集中供养残疾人和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分别达到0.14万和0.57万。2.74万城乡残疾人得到了其他救助救济。2015年出台了《常德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市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达到50800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18个,为316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接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到1525人。
六、宣传文体
残疾人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大局,大力弘扬人道主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范围。全年市、县残联共在电视、电台播报新闻400余条,报刊杂志刊登稿件200多篇,广播电台播报新闻200多条,网站刊发各类信息2000多条,张贴各类宣传标语、横幅3170多条(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市本级设立公共图书馆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7个。我市7名残疾运动健儿作为省队成员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1枚。
七、维权
维护残疾人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救助,积极推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构10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0个,共办理案件41件。
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8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5件。
全市残联系统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工作,共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10次,无障碍建设培训32人次;为24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9958名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2015年全市各级残联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26件,接待来访447人次,无集体上访,个体上访447人次,从数据上看,上访人数和上访批次比2014年呈上升趋势,上访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康复5%,教育20%,就业45%,扶贫10%,社会保障15%,机动轮椅车5%,数据体现残疾人在扶贫、社会保障、康复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八、组织
截止2015年底,市、县、乡残联实有工作人员313人,9个县市区、5个小区建立残联组织,其中有3个县(市、区)残联配备残疾人领导干部。
全市226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残联,有226名工作人员,已建乡镇(街道)残联中有专职委员226名,形成了比较完善、多层次的组织机构。
全市3801个村(社区),其中3219个村(社区)建立残疾人协会,配备了3219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建立了残疾人活动室。
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6833人,受助残疾人达9.04万人次。
九,残疾人服务设施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自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0个,总建设规模9680平方米,总投资1802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自建残疾人康复设施2个,总建设规模360平方米,总投资110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自建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个,总建设规模100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
十、残疾人信息化
残疾人事业数据统计工作稳步推进,做到数据支撑有公信力,为出台残疾人政策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全市各级共安排12名专职业务统计员。全市各级残联开通门户网站10个,共发布信息1800条,向中、省残联网站报送信息380篇,向市政府、市纪委、市文明办等门户网站报送信息60篇,其中采纳刊登30余篇。
常德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 4月 15日